五行的特性
说到五行,除了知道这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外,还了解到其他的知识吗?现在小编就和大家讲下这五行的特性,一起来看看吧!
五行的特性
五行物象归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
五位:西东北南中
五时:秋春冬夏长夏
五气:燥风寒热湿
五味:辛酸咸苦甘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贼:怒喜哀乐欲
五窍:鼻目耳舌口
五志:魄魂志神意
五养:臭色声味饮食
五欲:欲臭欲色欲声欲味欲饮食
五声:哭呼呻笑歌
五液:涕泪唾汗涎
五元:元情元性元精元神元信
五物:鬼魄游魂浊精识神妄意
五行特性
观点一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观点二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大气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物象归类
五音: 征、 角 、宫、 商、 羽。
五脏: 心、肝、 脾、 肺、 肾。
五味: 苦、酸、 甜、 辛、 咸。
五方: 南、东、中方, 西、北。
五色: 赤、 青、 黄、 白、 黑。
观点三
1、水,宇宙本源喻象。道生一。将一比喻为水,广阔无边。
2、火,水的低密度状态,水泡,水蒸汽。一生二,水生水泡,水泡中又有水。不同密度的水,互为阴阳。水为阴,水泡为阳,万物负阴而抱阳。
3、木,表示水多水泡少。高密度水多于低密度的水泡。
4、金,表示水少,水泡多……
5、土,表示1234四象组合成的相对稳定态。
此观点立体模型为正四面体(正三棱锥)。
此观点前四行是皆生皆克,直到成为四象相对稳定态,三生万物,万物归土。一切存在实质的事物都是土行,都是相对稳定态。推荐阅读:五行风水命理学
五行之性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头小脚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诡诈妒毒,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其味辣,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称,面方白净,眉高眼深,体健神清。为人刚毅果断,疏财仗义,深知廉耻。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为人刻薄内毒,喜淫好杀,吝啬贪婪。
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学识过人。太过则好说是非,飘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短小,性情无常,胆小无略,行事反覆。推荐阅读:五行学说的基本知识
《五行的特性》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