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七夕风俗有什么
宜昌七夕风俗有什么
荷花灯:年轻女子望月许愿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除望月许愿以外,市民还有取荷叶或者彩纸、篾片扎成荷花型灯笼,以蒲草作灯芯,灌以油脂,捆绑到高高的竹竿之上,悬挂在门外的习俗,称为“点荷灯”。
秦国大将白起在率兵攻打夷陵时,从远处看到城区内外灯火通明,认为此地可能已经做好防范攻城的准备,遂放弃攻城火烧夷陵的企图。
《东湖县志》记载“七月七夕,取荷叶插蒲烛灌以油,立竿竖门前,名曰荷灯。故传言,秦将白起欲烧夷陵,望火而止,因沿至今”。不论真假如何,这一习俗延续到1949年前后。50年代中期,才逐渐消亡。
摸秋:祝愿秋收好时节
七夕,意味着秋天快要到来,为了祝愿秋收好时节,宜昌人在七夕节这一天有了“摸秋”的习俗。
据传北宋年间有财主将偷果子充饥的孩子送到夷陵县衙,县令欧阳修看到孩子饿得面黄肌瘦,不忍心治罪,遂提笔写诗一首“八月十五月儿圆,生瓜栗枣值几钱?怎比乡邻情意重,高抬贵手方保全”。财主见机卖个人情,不再追究。
自此城区有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更深夜静之时,潜入他人的园田之中偷摘瓜蔬的习俗,民间谓之“摸秋”。期望生儿育女的人家,也会外出摸秋。
相善的亲戚朋友见之并不责怪,相反还会以“鼓乐彩红置瓜于盘,送入望子之家,谓之送瓜。取瓜瓞绵绵之意”(见《宜昌府志》)。
如果是小孩子来“摸秋”,东家的人发现了则只会骂,不会打,被骂的小孩摸了瓜蔬以后就会马上高兴地跑走。在摸秋时挨骂,被认为是十分吉利的,越被骂越吉庆。
摸到的瓜果,小孩儿们会在一起相互分享。如今,城区已没有摸秋的习俗遗存,但在夷陵区有些山区,还有“摸秋”的习俗。
宜昌七夕吃什么
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需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宜昌七夕风俗有什么》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