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初历”
什么是“太初历”?什么是“授时历”?
什么是“太初历”?
太初历创制于西汉,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元封六年〈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将先前沿用的误差较大的颛顼历改为太初历。太初历由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这部历法规定,一年为365.2502日,一月为29,53086日,将原来的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二十四节气中偶数位的节气〉的月份为闰月,由此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并且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推算出135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在刚刚行用时,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为了验证太初历是否符合实际的天象,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具优越性,于是得以长期沿用,直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前后应用了189年。
什么是“授时历”?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郭守敬〈1231~1281年)与王恂、杨恭懿、许衡等人于编写完成授时历。
授时历通过对前代40多部天文历法著作的细致研究,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仅差26秒,与现在实行的公历所采用的平均年的长度是一样的。书中还废除了前代采用的上元积年以及采用复杂分数表示天文资料的办法,而是精简了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准确度。计算方法上,授时历采用3次差分的内插法来计算太阳、月亮的不均匀运动;同时,还运用了类似球面三角法的数学方法计算黄道和赤道宿度之间的转化以及太阳视赤纬的转化。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也是实际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天文历法,从元末颁布实行开始直到清朝中期,共实施了364年。
文章来自星②座网,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
《什么是“太初历”》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