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祭奠有什么讲究
祭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一种孝道文化,是对逝者的一种追悼仪式,出自《抱朴子-省烦》。
祭,表示对死者展示追悼、敬意的一个仪式。
奠:向逝者贡献祭品致敬、追念。祭奠表示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一种思过。
祭奠有一定的程序和礼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出殡次日清晨,晋南闻喜等地讲究逝者家人把饭菜送至墓前浇奠,这样做的意思是家人和逝者再次共进早餐。在翼城附近的地区,逝者家人是次日前往坟地致祭,并在致祭时往坟上添加新土,以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倚,在民间我们也称这种礼节为“扶山”。而对于太原一带,自把逝者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节扫墓时,才可以给坟上添土。这两个地区不同,礼节相差也是悬殊。
山西大部分地区会在死者下葬后第三天到坟上添新土、烧纸钱,成为“复三”,也称“圆坟”、“暖坟”。一般是死者的长子带领家里的人前去,有些地方是凡是有“服”的亲戚是都要过去的,他们一起祭奠后吃完饭才回去。
从人死后开始计算,每七天必须祭奠一次,我们称之为“过七”,第一次叫做“头七”,三七又可以称为“散七”,五七和七七又称“满七”、“断七”、“尽七”。这些称呼是和礼节对于祭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一七"的时候,逝者家属设灵座,供奉牌位,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的时候,逝者子女拿着香火,到家附近的三叉路口去呼唤死者,或者上坟焚香引导逝者的亡灵回家。
"五七"的时候,民间认为这一天是逝者亡灵回家探亲的时候,逝者家属举行祭奠礼,并一道邀请僧道诵经。这个时候逝者的亲戚朋友亲都会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关于贡品也有一定的规定。面蒸供品中,如果逝者是男性,那么供品中多蒸一份"莲花"。如果逝者是女性,那么供品中多蒸一份"如意"。除此之外,还要按亡者的岁数扎纸花、剪纸旗,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从家门口沿着路一直插到坟地,以显示对逝者的哀思。
"七七"的时候,逝者的家属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亲戚朋友都到坟前祭拜,为逝者烧纸钱。
逝者被安葬 100天后,也有一个隆重的祭供日,称为“百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穿重孝服的逝者家属,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的悼念者可以去除孝服。
一个人死后 ,他的子女要服孝三年,民间也称为" 服三",满一周年的时候,逝者子女要去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人称之为“小样”。第二个周年叫"大祥",逝者子女还要去坟地致祭、寄托哀思。等守孝满三周年的时候,逝者的亲朋好友都会来坟前烧纸祭奠,各自带着供品、纸扎,共同慰藉亡灵。逝者三周年过后他的子女就可以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了。因为这个原因,三周年又被称为"脱服"或"除孝"。按照传统,三周年过后丧葬礼仪也算是正式结束了。
死者死后第二年的清明节当天或着清明节前一日,晋中一带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烧心"。这个烧心可不是烧人的心。这一天,逝者的亲友家人,特别是出嫁的女儿必须亲自赶往坟地祭拜。祭品除各式各样的纸扎之外 ,还要蒸空心的面和发面用的"面心",将这些东西一起供俸埋于墓前。“烧心”有“安心”之意,意思是告诉逝者家里一切都好,勿念。
守孝三年过后,祭奠仪式转为普通的上坟,不再有特别的祭日。一年大概有三次上坟。清明,举新火,算做一次;七月十五,尝新谷,算做一次;十月初一,送寒衣,也算做一次。这三次祭奠是很普遍的。在一些地区也有一年五祭的,除了以上三个节令外,还有元旦和冬至。这些方式是生者与死者沟通的一种方式,在漫长的岁月里,逝者如斯,他的家人们通过这些古老的方式,展现着他们对逝者最真诚、最深厚的爱。
我们以山西各地区丧葬礼仪为例,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无论何种形式的祭奠礼仪,都是寄托对死者的怀念和追思,并用一颗虔诚的心灵祈祷,希望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和超度,希望逝者在死后到极乐世界享福。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唯心主义的浓厚色彩,反映出了古代延续下来的迷信习惯。尽管生者对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但是在生者心里也都知道,人死如灯灭,生与死只是人的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两个环节。纵使古代不乏研究长生不老药的人,但是在漫长的时代发展中也证明了,人固有一死。对逝者来说,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在民间的观念上来看,红白喜事越热闹越好,红红火火办丧事在民间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无论是吹响气还是请人哭丧悼念,都是表达祭奠的一种方式。
在时代的发展下,丧葬礼仪发生了很大变化,祭奠仪式也随之而改变。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倡导和监督下,中国的丧葬礼仪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尚,祭奠习俗简化,火葬得以推行。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追悼会取代了吊丧,戴黑纱取代了孝服,花圈取代了各式各样的纸扎,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虽然大势如此,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在某些农村地区依旧沿袭古老的祭奠习俗。这本无可厚非,都是寄托哀思罢了。
《祭奠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祭奠有什么讲究》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