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屏和对耳屏离近了命运
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大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耳与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关系密切。
耳廓表面的解剖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郎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穴分布的特点、规律、主治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表解)
穴名、 定 位 、 主 治
耳尖
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
神门
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失眠、多梦、戒断综合征、癫痫、高血压、神经衰弱
皮质下
对耳屏内侧面
疼痛、神经衰弱、假性近视、失眠
胃
耳轮脚消失处
呕吐、前额痛、牙痛、失眠
小肠
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心动过速
大肠
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腹泻、便秘、咳嗽、牙痛、座疮
肾
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
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
肝
耳甲艇的后下部
肋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近视、单纯性青光眼
脾
耳屏和对耳屏缝隙小耳相耳甲腔的后上部
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性眩晕
心
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肺
心、气管区周围处
咳嗽、胸闷、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便秘、戒断综合征
三焦
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
内分泌
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座疮、间日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
耳背沟
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高血压、皮肤瘙痒
耳穴的诊查
疾病发生时往往会在相应耳郭的区域出现不同的病理反应(阳性反应),如皮肤色泽、形态改变,局部压痛明显,耳穴电阻下降等。
1.望诊法:在自然光线下,用内眼或放大镜直接观察耳郭有无变形或变色等征象,如脱屑、丘疹、硬结、水疱、充血、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变异等。
2.压痛法:用弹簧探棒、毫针针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应的耳郭部位,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当探查至痛点时,患者会出现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等反应。
3.皮肤电阻测定法:用耳穴探测仪定耳郭皮肤电阻、电位等变化,如电阻值降低,形成良导点,一般即为病理反应点。
适用范围
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等外伤性疼痛,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手术后伤口痛及胃痛、胆绞痛等内脏痛。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癫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6.其他:耳针叫用于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辅血、输液反应,还可用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
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即选用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耳穴,如胃病取胃穴、痤疮取面颊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理沦,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选穴: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压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理伦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理论一致,选穴时应予以考虑,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5.按临床经验选穴: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以治疗腰腿痛。
耳穴的诊查
疾病发生时往往会在耳郭的相应区域出现不同的病理反应(阳性反应),如皮肤色泽、形态改变,局部压痛明显,耳穴电阻下降等。
1.望诊法:在自然光线下,用内眼或放大镜直接观察耳郭有无变形或变色等征象,如脱屑、丘疹、硬结、水疱、充血、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变异等。
2.压痛法:用弹簧探棒、毫针针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应的耳郭部位,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对整个耳郭进行普查。当探查至痛点时,患者会出现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等反应.
3.皮肤电阻测定法:用耳穴探测仪定耳郭皮肤电阻、电位等变化,如电阻值降低,形成良导点,一般即为病理反应点。
《耳屏和对耳屏离近了命运》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