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
布依族、苗族:姊妹箫
姊妹箫,布依族、苗族吹口气鸣乐器。布依语称乌里乌鲁。苗语称占得息、力布、咪咪。管身竹制,由两支长短、粗细、音高均相同的六孔箫管并列绑扎而成。多使用当地出产的水竹制作,规格大小不一,管长25厘米~40厘米、上端内径1.3厘米~1.5厘米,上下两端管口通透。推荐:德昂族独特的古老乐器:水鼓
箫管采用内塞式进气道,即在上端管口置入一个木塞,木塞一侧削出一条宽、深各0。2厘米的沟槽,与管壁形成进气孔道。在距上端管口3厘米处,正对进气孔道开一发音孔,孔长1厘米、宽0.3厘米。发音孔多设在管身的背面。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孔距相同。发音孔至第六孔的距离,与第六孔至第一孔的距离相等。
侗、苗族等: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芒筒管身竹制,由簧管和共鸣筒两部分组成)。簧管多采用一根细竹管制作,中间竹节通透,上端管口作为吹口,下端留节封闭,在底端开一长方形孔,镶嵌一枚铜制簧片而成,无按音孔,可发出一个单音。也可用芦笙管作为簧管。
共鸣筒用粗大毛竹筒制作,上端管口削成45°斜坡形,中间竹节打通,筒底有开管和闭管两种形制:常见者底端留节封闭,为闭管形制,另一种开管形制是在底端竹节以上,管身一侧挖削一个半圆形或三角形通孔。将簧管置入共鸣筒底部,嘴吹簧管上端吹口,气流振动簧片发音,并通过共鸣筒扩大音量,从而发出雄浑、深厚的音响。
苗,瑶,侗族: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笙斗又称气箱,多用杉木、松木或梧桐木制作,以杉木最佳,纹理顺直、质地松软、少疤节,外观呈纺槌形。制作时,将整块毛坯料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掏出内膛,待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部用细篾箍五至七圈而成。
在笙斗中,呈75°~90角°纵向插入两排笙管,多为六管,也有四管或八管者。每管入斗处装有一个呈长方形、梯形、菱形或三角形的铜制簧片,每管近斗处开有一个圆形按音孔,笙管上端管口通透,下端管口堵塞不通。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小芦笙的管长十几公分,大芦笙长四、五米不等。
彝、苗、哈尼族: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
巴乌外形似箫,竹制,在近封闭端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口,管身八孔,前七后一,并与吹口成45度。管上端装有铜簧片,横吹上端,振动簧片而发音,音色优美。
管身用细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开口,上端(或左端)留竹节或木塞封闭。上端管壁开长方形吹口,用蜂蜡粘一长方形竹或铜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细蔑编制的活动簧套。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与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开二至四个尾音孔。
巴乌的制作比较简单,取一段长约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节处的一侧嵌上一片三角形的铜质簧片,竹管上钻开8个按音孔,能发出6个到9个的音。云南民族乐器制作师杨声制成木管巴乌,用紫油木制,设铜插口。
你可能也喜欢:
藏族乐器,藏族代表乐器有哪些
细数:常见的傣族乐器有哪些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