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里弄文化的独特性

易安殿 阅读:22 2023-02-06 05:28:52 评论:0

  里弄文化的产生和上海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因此,在这其中体现的一些文化独特性和上海的历史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弄堂文化要介绍的是关于上海里弄文化的独特性,看看它都包含了什么文化特色。

弄堂文化

  最经典的里弄是从“石库门”开始的。石库门建筑从外观上保持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封闭式深宅大院的样式,但面积和尺度大大缩小,空间变得紧凑甚至有些局促,由于早期的住宅每户都有一简单的石料门框,内配黑漆厚木门,所以将此类住宅群一律称作石库门里弄。

  石库门里弄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里弄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里弄文化的体现:
  1、石库门的住客们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房子是上海独具特色的里弄住宅,大部分居民的栖身之地。四通八达的里弄里,旅馆、作坊、报馆,也都会来占用一方天地;小食摊、修鞋匠、理发师傅、测命先生,以及传街走巷的各种露天职业者,都来此谋求营生。他们中大多是川流不息的各地移民。石库门里弄口更设有上海人称为“烟纸店”的单开间小店,提供香烟、草纸、老酒和各种小百货,二十四小时做买卖。

  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行当,生动地展现了上海的市井百态,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最浪漫、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同时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社会特征。

  2、亭子间文学
  “亭子间”是位于石库门建筑楼梯转弯处的一间小房间,通常朝北,由于它冬冷夏热,房间面积又小,因此常常被主人出租以增加收益。

  二、三十年代时,有不少进步的文艺界人士为了逃避内地的白色可怕,纷纷到上海来寻找新的生活,也常常租用亭子间。这些文人大多是没有家眷的单身汉,在这陋室中苦读钻研、构思写作,进行着各种艺术创作活动。

  许多著名文学家如鲁迅、蔡元培、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丰子恺等都在亭子间里居住过。这些文人不仅住在亭子间,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涉及亭子间和石库门的生活,故有“亭子间文学”之称。而张爱玲的小说则常以里弄作为故事的背景。

  3、里弄里的名人故居
  里弄里的名人故居和名人寓所数不胜数。就以淮海坊为例,这里的街坊共占地1.7公顷,它南朝南昌路,北面是淮海中路,东面为茂名南路,有楼房199幢,规模很大。

  淮海坊5号是进步人士杨杏佛的住宅,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住在42号,64号曾经是许广平的寓所,鲁迅全集就是从这里开始筹备、编辑、出版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一代画师徐悲鸿都在这里寓居过。

你可能也喜欢: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弄堂文化:上海弄堂八大“最”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23268.html

声明

上海里弄文化的独特性》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