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习俗大盘点
导语:今天是,听说有这样一个说法“冬至大如年”。这天不少人家都重视佳节合家欢。我们印象中冬至这天北方一定是吃热腾腾的水饺,而南方则是一碗碗甜润爽口的汤圆。其实冬至是中习俗最浓厚的节气,冬至之后或将频繁面临势大,大举南下,北风呼呼咆啸的寒冷天气,所以冬至过后要注意御寒保暖,冬至习俗不妨吃些传统食物,阳气升腾抵御寒冷吧。现在就与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习俗
【江西冬至习俗:打麻糍果】江西各地也有不少有趣的风俗。的冬至热闹非凡,农村除了扫墓外,还要打麻糍果。每年则有冬至打糯米粑的习俗,清晨一大早,窗外会响起“咚咚”打糯米粑的声音。 麻糍是江西的特产,也是闽南着名小吃,多作为祭祀用的供品。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上海冬至习俗:祭祖扫墓】上海人过冬至还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旧时上海人在赤冬至喝甜米酒,吃花糕、糯米粉汤圆之前,还要在桌子上把肉块垒起来祭奠祖宗。有点类似于,只不过清明时节,在上海是要吃青团的。也许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便会和鬼联系起来,于是便要人们早点回家了上海人还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
【宁波冬至习俗:赤豆粥】宁波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猫小黄狗。”听过这童谣的宁波人应该不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糖粥”就是赤豆粥。这种赤豆粥格外精细,因为赤豆和粥是分开做的。赤豆磨成豆沙浇在白粥之上,好似红云覆盖白雪,色香味俱佳。过去宁波有一种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
【宁波冬至习俗:冬至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苏州冬至习俗:冬至团】苏州人冬至夜吃“冬至团”。沈建东介绍,冬至团又称“稻窠团”,用糯米粉加馅料做成,馅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赠送亲友。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在粤东客家地区,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在梅西镇,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烟袅袅,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
【闽南冬至习俗:吃圆子】泉州风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文章来自♂易安殿♂,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冬至节气习俗大盘点》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