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汤阴跑帷子
汤阴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繁衍出诸多民间艺术奇葩,跑帷子就是活跃在豫北区域的一种古老舞蹈。
跑帷子也叫帷子舞,有着多种传说。有说武王伐纣灭了赵公明,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誓为哥哥报仇,在汤阴支村附近四十五里广润陂操练兵马,计摆黄河阵。虽然报仇未果而丧命,但她们的英雄壮举感动了落难士兵,感动了当地群众,于是纷纷举起当地盛产的芦苇,列队演练黄河阵、八字阵、忠字阵、孝字阵、义字阵等阵式,在村里修建了“三霞宫”(人称三老奶庙),以纪念三姐妹。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庙会,用跑帷子祭祀她们的神灵。有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娶卫女为妾。卫女聪明善良,随军作战,侍奉帐前,深得桓公喜爱。她爱兵惜将,视如兄弟,深得兵士爱戴。后来她积劳成疾,病逝在汤阴西隆化村。悲痛欲绝的将士们,擂起战鼓,挑起衣衫,铠甲做幡,招魂盟誓,纪念卫女。声势浩大,威震军营。久而久之,演绎成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不仅壮军威鼓士气,而且具有娱乐观赏性。它始于或殷商或春秋,成形于秦汉,盛行于宋、元、明、清和民国初年,一直延续至今。
1978年春天,汤阴县文化局干部王平原来到支村和西隆化,和村干部一起,走访年逾古稀身患绝症的帷子领队,反复查阅残缺的资料,把“跑帷子”与当地流行的“走经儿”舞蹈和“扭鼓”艺术融合在一起, 创编了含蕴着易经哲理的太极阵、两仪阵、四相阵等,把原来单队行走,尾后丢蛋,阵后收蛋的演出形式,改为花样多端,图案美观的经纬队形。
跑帷子由72架帷子, 24根彩旗、扭鼓、銮驾、执侍、铜锣,还有大号、小号、罗伞、大战鼓等组成。表演时三声冲天铳响,两名壮士手持令旗,身跨大马绕场开道。大号吹得震耳欲聋,锣鼓敲得惊天动地。銮驾站立两旁助威,彩旗猎猎烘托气氛。72名手持在木质长杆上饰以红黄蓝黑褐绿的幡状彩带,上面挂着人工仿古绣成的花瓣图行和叮当作响铜铃,象征招魂幡帷子的表演者列队进场,舞步或苍劲粗犷,或柔润似水,透视出军人的威武气势,表现出祭祀神灵的虔诚心态。“太极阵”圆场潇洒如流水,“两仪阵”阴阳大气分真理,“河图阵”有序穿插多花样,“五行阵”状似五星容万象“虹日阵”晨辉初沐照万物,“清泉阵”潺潺清水映日月,“黄河阵”鸳鸯戏水随波流,“五星阵”星星点点光闪烁,“矫龙阵”二龙戏珠有分合,“蜡梅阵”梅花怒放傲冰雪。还有“仙姑拜月”、“仙女散花”、“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三请诸葛亮”、“围魏救赵”、“炮打香烟城”、“火焚香草寺”、“草帽搬兵”、“南唐救主”等阵式,舞影婆娑,蔚为壮观。或屈膝或微蹲或小跑,或方形或圆形或椭形,或直行前进,或疾奔如飞,或缓步趋行,或经纬穿梭,阵阵相连,层层脱变,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帷子彩带翻飞,铃声叮当,气势磅礴,赏心悦目,引人入胜,令人赞叹。扭鼓队的对打、蹲打、扭打、跨打、转打,有张有弛,活跃在帷子队中,构成了和谐美观的民族风俗图,展示了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揭示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汤阴跑帷子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军事和民俗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1987年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国家卷,2006年被摄入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千年古县.汤阴》文献片,曾多次参加省、市重大节日和商贸庆典活动演出,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多种奖项。2006年和2008年,分别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阳汤阴跑帷子》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