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文化解说:福州西禅寺门票
福州,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文明诞生了。在中国著名景点中福州又叫榕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基本上都是福建的政*中心。既然福州带着历史的印记那么肯定少不了寺院的踪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著名景点中的西禅寺。希望大家喜欢。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顷,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与西禅寺仍有密切的联系。
寺内玉佛楼,专奉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一是坐佛,身高2.3米,为释加牟尼的坐像。另一尊是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加牟尼的卧像,是玉佛之一。观音阁内供千手千眼观世音,用29吨黄铜铸成。
古禅寺距榕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废记,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
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
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宰田的“荔支风点佛宪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唆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唐朝时,西禅寺的高僧有大安和慧稜等。大安禅师(793-883年),又称懒安,福建福清县人,据寺内保存下来的唐代碑刻《塔内真身记》载,大安法大师是在黄檗山出家,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
兴建西禅寺时,大安回到怡山,从者甚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西禅寺有僧三千人,规模宏大。大安圆寂后,谥号圆智大师,骨葬于楞伽山(今祭酒岭),塔内有唐刻《塔内真身记》石碑。
始于唐朝的福州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千年来“怡山啖荔”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据《西禅小记》中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自明朝开始,寺僧每年均举办荔枝会,邀请地方人士参加,寺里拿出保存的古今字画,请人赏析。
每年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福州文人雅士就应邀莅寺,开园采摘品尝荔枝。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堪称盛事,留下许多轶事与诗词,成为福州一大传统民俗文化。蔡襄曾经这样称赞西禅寺的荔枝:“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1981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到访就留下名句:“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温馨提醒:
交通:乘14、27、33、38、39、64、74、91、96、97、112、113、123、128、165、307、317、观光2号线等公交车在西禅寺站下车可达
票价:门票20元/人,学生票半价,持居士证免费
开放时间
7:00-18:00
用时参考
2小时
【结束语】如今寺内数百棵荔枝树有一半以上是以宋荔为母体嫁接繁殖的,它们的果实肉厚、核小、甜酸适口。每当荔枝采摘时节,都会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来品尝。
您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福州特有甜粥,福州拗九粥
榕城三绝都是什么,“绝”在何处
《城市旅游文化解说:福州西禅寺门票》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