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是什么意思

易安殿 阅读:3 2023-09-25 20:16:05 评论:0
菩萨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

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

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

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

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菩萨是个什么意思,和佛有什么区别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

“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

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

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

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 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是经历了从众生-->罗汉-->菩萨-->佛的过程,最圆满。

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 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 “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 生),全译是“觉有情”。

它包括自觉 和觉他两层意思,即菩萨既是已经“觉 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 有情。 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 藏、文殊、普贤一类的“大菩萨”,又 意译为“大士、圣士、开士”等名称。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 法,救助众生的人物。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 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 多王子称为菩萨。

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 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 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人都 称之为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 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观音菩萨具体是掌管什么的

文殊菩萨 - 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以智慧闻名。

普贤菩萨 - 释迦牟尼佛右胁侍,以大行闻名。

观音菩萨 - 既为阿弥陀佛左胁侍,又以大慈大悲闻名,在人间以千手千眼不遗余力地救度苦难众生。

地藏菩萨 - 救度一切有情,直至地狱尽空,以大愿闻名。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出世前娑婆众生之救世主。

在弥勒佛时代尚未来临以前,释迦牟尼佛与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会以佛法济度众生。

观音菩萨以慈悲闻名,常以各种化身救济世人苦难,广受世人尊敬。而地狱的众生,就由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愿意牺牲自己,而不立即成佛的地藏王菩萨救度。一般常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合称四大菩萨。

中国有四大菩萨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

阿弥陀佛的另外一位胁侍:专修念佛法门的大势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示现为代表神通力、现愤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双面菩萨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巴利文 Bodhisatto 的音译“菩提萨埵(拼音:duǒ)”的简称, 梵文是 Bodhisattva, “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就是说,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一类的”大菩萨“ ,梵文是 Mahāsattva,中文译音是摩诃萨,又意译为“大士、圣士、开士”等名称。

菩萨,梵语Bodhisattva,华言「菩提萨埵」,是旧译(唐前为旧)。大道心众生,新译云觉有情、菩提是道,萨埵是勇猛义。菩萨心愿,为悲愍众生,故勇猛求道。菩萨又译作开士、大士等,开发大智、

大慧、大悲、大愿之有德行、有学养之人也,佛家总以此名为求佛果的大乘众。通常人以为泥塑、木雕等是菩萨,其实这只是将菩萨的精神形像化,供人忆念、膜拜、敬慕崇仰而仿其行践之道。凡能具足如此悲智精神,不论出家在家的大德皆可称为菩萨。学佛的人欲想实践菩萨愿心,即需实践六度波罗蜜(波罗蜜为究竟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习。布施,有财施、法施、内施、外施、一切施;如舍身成仁、释迦舍身肉饲鹰,皆是布施的表现。持戒,大乘的菩萨戒,不只止息恶法,而且积极实行善法。忍辱,菩萨的行忍,是智力的表现。精进,有内外精进二种,勤修戒定慧是内,立誓息灭贪瞋痴的行动是外。禅定是去恶、静虑。菩萨有禅定功夫,方能引发智慧,繁兴大用。最后般若译为妙智慧,能解惑开慧的根本智,笃行修持应物设施是差别智。凡能积极内外实践这六度称为大菩萨。如大智文殊师利、大悲观世音、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王、大势至等代表佛教中菩萨最高典范。以上引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菩萨道路」。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 谓诸萨 求菩提故。2. 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佛教的一切菩萨摩诃萨是什么意思

一切是指所有的菩萨。

菩萨摩诃萨:具名菩提萨埵摩诃萨埵(Bohdhisattva Maha%sattva),菩提萨埵作道众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诃萨埵作大众生,新译曰大有情。

求道果之众生,故云道众生,求道果者通于声闻缘觉,故为简别于彼,更曰大众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诃萨。

佛地论二曰:「菩萨摩诃萨者,谓诸萨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

为简取大故。须复说摩诃萨言。

(中略)此通诸位。今取地上诸大菩萨。

是故复说摩诃萨言。」法华嘉祥疏二曰:「摩诃萨埵者。

摩诃云大。十地论云:大有三种。

愿大行大度众生大。萨埵云众生,即大众生也。

(中略)摩诃萨者简异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于大道,故名大众生。

」。

菩萨是什么意思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80479.html

声明

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是什么意思》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