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间舞蹈

易安殿 阅读:2 2023-08-27 13:03:35 评论:0

  壮族文化是在壮族人民生产劳动中产生,所以壮族文化独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情。壮族最受欢迎的舞蹈是壮族的扁担舞,虽然扁担舞是用一种劳动工具进行表演的,但扁担舞蕴含了浓郁的劳动气息,以及是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表达。

  扁担舞是一种壮族传统民间舞蹈,由打砻舞发展演变而来,一般由妇女表演。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的林江、地苏、安阳乡和马山县的白山、古寨、加芳乡-带。该舞在春节期间最为盛行,寄托了群众渴望来年丰收的希望。

  壮族扁担舞又叫“打虏列”、“谷榔”、“打榔”(均为壮语译音),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打扁担,更为出色。打扁担时,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扁担舞均可,在一条长板凳上互相敲击。

  扁担舞最初是用一块木板,盖在舂米槽上用扁担敲打。因石槽太重,不易搬动,于是慢慢改为用长条凳。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村村寨寨都打扁担,但过了十六,就不打了。有的地方用竹竿代替木杆和扁担,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古铜钱,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祥如意等,敲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大多以双数的妇女为主。出场表演时,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担,相对而站,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击,模拟农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边打边唱边舞。

  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动作刚劲有力、优美稳健,整个舞蹈自然清新。可见扁担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是舞蹈的节奏乐器。而在有些地方,不用扁担,也不用木杵,而是用竹竿,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铜钱,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古色古香的壮族铜鼓铸造技艺
  认识壮族,壮族铜鼓习俗文化
  汉族男娶回族女,回族为什么不能嫁汉族
  民族气息极其浓郁的撒拉族舞蹈

  扁担舞的起源
  在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流传着一种叫做扁担舞的民俗舞蹈,又称打扁担,扁担舞因以扁担作为道具和节拍乐器而得名。扁担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其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唐代的舂堂舞。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写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击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试将古代舂堂舞与今日的扁担舞相比,就可发现二者的联系,内容都是反映劳动生产,形式大体相似,只是手持道具略有不同,舂堂舞是用“杵”(木质舂米棍)敲击木臼;而后来的扁担舞则改用扁担敲击板凳或槽。但音响效果同属强烈,不论是舂堂鼓和扁担鼓,其声皆远扬而“闻于数里”。

  以此推论,扁担舞很有可能是由古代的舂堂舞演变而来的,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等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富有浓烈的生产劳动气息,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

  扁担不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依人担歌》记载:“峒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壮人的一种风俗。”即小伙子对扁担进行艺术加工,两头画龙凤,中间用五彩画上一个个边框,每个框内各写或刻上男女双方爱的盟誓山歌,上歌圩时,看到意中人时则以此为贵重礼品赠给对方作为定情物。扁担在壮族劳动人民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它传递着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着状乡儿女细腻的情感韵律。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写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可见唐代的“舂堂”是古代壮族人民舂米劳动的生动写照。

  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扁担舞。至今仍流行于德保县的’舂米舞”,平果县的“打砻舞”,宁明县的“经砻舞”,都基本上保持了古代“舂堂”的特点。因为嘹亮的槽声预示着壮家的丰收和兴旺,故有“正月舂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的谚语。

  您可能还会喜欢: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与茶密不可分的布朗族文化

文章来自♂易安殿♂,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56474.html

声明

广西壮族民间舞蹈》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