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由来

易安殿 阅读:4 2023-08-17 18:44:16 评论:0

  回族人口在中国排行在第四位,历史上回族人很多都是由唐代以及宋代的侨民而发展而成的。那么关于回族具体是如何由来的,回族是如何起源的呢?这些你都完全的了解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回族

  回族的由来
  历史上,胡商、大食、色目人、蕃客、回回、回民是不同时期对来华回族先民或回族的称谓,其中“回回”一词使用的年代较长,在元代以前“回回”名称含义是“回鹘”一词音转而成的大众俚语,除了把“回纥”和“回鹘”(畏兀儿)简称为回回外,还包括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部落或种族,用来概括自己尚能有所知晓的西部外缘的人群。元初,回回一词的使用就有了变化,汉人用“回回”来对译蒙古语Sarta’ul(撒儿塔兀勒),即“外来商人”的意思,以此来形容西亚、中亚等西域遥远地带东来的经商者。

  十三世纪初,因成吉思汗西征,又有大批西亚、中亚一带的各族穆斯林迁徙到中国内地或边疆,有的守边屯田、有的经商、有的为官等,他们和原来就定居在我国内地的回回以及当地原住民族通婚,中国境内一个新的民族基本全面形成。公元1235年回回人正式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户籍,从“蕃客”转变为“回回户”就等于有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的成员。自此,在元代官方文书或诏令中,回回与其他民族也就明显区分开来。如1265年(元至元二年),忽必烈在一份诏谕中就说:“今拟黄河以南,自潼关以东,直至蕲县地面内百姓、僧、道、秀才、也里可温、答失蛮、畏吾儿、回回……应据官中无身役人等,并不得骑坐马匹。”(见《大元马政记》)。元代《祥符图经》对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八类。又如元《至顺镇江志》在载述其地侨居户时说:“蒙古二十九(户),畏兀儿十四(户),回回五十九户,汉人三千六百七十一(户)。”

  到了清代后期,回回中间已有人明确地把自己的这个群体称为回族。回族明确的作为一种他称,目前已知有记载的最早出现在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乾隆五十年(1785),福康安在关于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奏折里,也不止一次使用“回族”的提法。光绪十六年(1890)刊印的杨昌睿《甘肃忠义传》,在传文中亦多次出现“回族”、“回籍”的字样。光绪后期的樊清心在《甘肃回匪肃清善后议》里,更将“回族”一名当作明确的分类范畴来使用。

  民国时期,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纲领中公开、郑重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口号。

  当然,回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最终取得平等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对国内各少数民族给予正式承认,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有九族系属公认:朝鲜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维吾尔族、瑶族、彝族、藏族,不待查验,自然成立。

  回族人口在我国56个民族中居第四位。历史上的回族,以唐代和宋代为“侨民”或“先民”时期,十三世纪初又有大量西亚、中亚人随元军东迁,来到中国后,一般从事经商、工匠、官吏、学者、军匠、炮手、士兵等职,这些外来者通过和中国境内的土着民族通婚,从而于元末明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实际上,以宋代回族已发展为几个大的聚居区和一般民族形成的条件来衡量,则早在元代以前,东南、西北和华北一些地区的回族便早已先后形成。

  小结:回族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家才开始对于少数民族进行证实承认的。回族的在唐宋时期,以及元代时期都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当时并没有统一民族民称,也没有实质性的地位存在,回族在清朝之后逐渐的承认了。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48707.html

声明

回族的由来》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