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

易安殿 阅读:5 2023-08-12 21:40:46 评论:0

如今,说起吐鲁番,人们往往会想到甜美的葡萄,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或者频繁刷新纪录的中国“热极”。至于有着千年历史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高昌石窟……却鲜为大众所知。

在学术研究领域,吐鲁番常常与敦煌并称。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写道: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但大众终究只记住了敦煌,记住了莫高窟,吐鲁番的历史与文化却在被“遗忘”。

遗忘并不代表失去,吐鲁番的故城,吐鲁番的石窟,吐鲁番的一草一木仍无声地述说着这块文明交汇之地曾经的繁荣与沧桑。

交河故城:吐鲁番历史的缩影

出吐鲁番市以西差不多十公里,便可以到达交河故城。交河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之上,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从高空俯视,宛如一叶扁舟。顺着缓坡步入故城,荒凉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断壁残垣整齐交错排列,依稀可见看见当年的威严与繁荣。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结合已有考古发现和史书,可以推断交河城在约公元前3世纪由居住在吐鲁番地区的车师人建成,车师前国定都于此。

千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吐鲁番历史上风雨飘摇的缩影。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50多年之间,西汉王朝与匈奴右部就在交河地区有5次大的争夺,历史上称“五争车师”,小的冲突更是不计其数。东汉时期,中原王朝也曾三次出兵车师与匈奴交战。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车师问题,保证丝绸之路畅通,从西汉起,中央政府在交河城设置戍己校尉,负责西域戍边开发和囤集兵马。由此交河城在西域诸城中的地位水涨船高,一直持续到西晋时期。

公元450年,车师前王在北凉王族沮渠氏的围攻下弃城而走,车师国就此谢幕,但交河城仍然是西域最重要的军事堡垒之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麴(qū)氏高昌国后,交河一度成为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这里也是唐朝边塞诗人魂牵梦绕之地,李颀在《古从军行》中曾用“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描绘交河城边壮美肃杀的景色,杜甫也有“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的诗句。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更是用“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等诸多诗句述说自己在交河城的见闻和感受。

——在唐诗中,交河城成为代表西域的最重要符号。

但战争终归是交河城的主旋律。

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吐蕃攻陷交河城,几年后交河城归入漠北回鹘势力范围。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西州回鹘建立,交河仍是军事重镇,但也至此一蹶不振。伴随着连年的战火,交河城先后受控于西辽、蒙古、元朝、东察合台汗国,最终在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东察合台汗国大汗黑的儿火者率军对吐鲁番地区发动残酷的征服战争,当地军民顽强抵抗也难逃毁灭的宿命。

交河城被征服者付之一炬,千年古城一夜化为废墟,至今城墙上仍有焚烧的痕迹。明洪武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时路过已被焚毁的交河城,曾感慨地吟诗一首: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高昌故城:玄奘西行最后一难

高昌故城坐落于吐鲁番市东约40千米的哈喇和卓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约6.5千米,从这里流出的木头沟水千年来一直滋润着古城。

《魏书·高昌传》中对“高昌”一词的解释是:“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云高昌。”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40800.html

声明

吐鲁番》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