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年例习俗

易安殿 阅读:2 2023-08-12 21:16:45 评论:0

年例是指每年都举行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粤西地区人民将其称之为“年例”。在粤西地区,有着“年例大过年的”的说法。那么关于湛江年例的习俗你了解过吗?一起来看看。

春节刚过,湛江地区的年例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在湛江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湛江农村的第一大节日。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年例已不再是单纯的“吃节”,其文化品味也越来越浓。

年例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通常是从正月初二到清明期间,不过也有些地方到农历12月底都有过年例的。年例的时间长短也各不同,有一天的,也有两三天以上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例的菜式上也越来越讲究。吃的不再仅仅是鸡、鸭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山珍海味,各种地方的特色小菜应有尽有,热炸的、凉拌的、酸辣的……年例期间不少酒家推出“年例一条龙”服务套餐,真可谓“与时俱进”!

年例无界线,年例之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邻近各镇各村庄的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一拨一拨涌来,他们都是主人的上宾,没有认识与否之分没有冷落疏远而言。主人家盛情款待,招茶呼饭,宴饮尽欢,有小孩者还派利是给小朋友。真是“来得开心,走得欢心!”

年例期间,不仅亲朋好友来相聚,沾亲带故者也可来热闹,甚至非亲非故者也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当地人有说法是:做年例,来客越多越光彩,面子越大,甚至当地很多地方春节期间花钱,做年例就占了八成。外出做工的人,春节那天可以不回家,但做年例则非回不可,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

年例为期三天,第一天,叫做“起年例”,干塘捉鱼,杀猪分肉,出嫁女回娘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村中搭台做大戏;第二天叫“正年例”,清晨开始,客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主人备足饭菜轮番开席招待客人,晚上看演出,有粤剧、杂技、歌舞、木偶戏等;第三天叫“年例尾”,客人吃完早饭,陆续散去,年例宣告结束。

“做年例”时,各村还集资兴办各种庆祝活动,使节日的项目丰富多彩,一般表演艺术有舞龙舞狮、做大戏、锣鼓班、八音班;造型艺术有飘色、泥塑、牌楼、灯饰;体育项目有篮球赛、武术、拔河等,近年来,更是把年例办成农村的文化节、欢乐节,使年例不断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湛江年例的由来

据地方史志记载,年例活动历史悠久,且非粤西地区独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钦州志》和清嘉庆《灵山县志》都记载了当地跳古乡傩闹年例的场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动中,粤西的年例活动却以其隆重、规模大、范围广、群众参与性强、流派众多等特点而独树一帜。

所谓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年例风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广东通志》载:“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记载了当时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的场景。

廉江市吉水镇每年农历二月二的“伯公巡游”,据廉江《石城县志》记载,可以追溯至明朝,且明朝清官海瑞的老师梁逵就在吉水镇。直到今天,吉水镇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年例巡游,还能看到《海瑞赴廉谢恩师》的木偶飘色表演。

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

湛江年例的形成原因

说法一:湛江年例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

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元宵节为高峰,清明之后淡去;

二是湛江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中国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

说法二:年例的兴起与冼夫人有一定关联。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

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二是湛江有许多冼夫人庙,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见到“冼夫人”。

据了解,生于广东省电白区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百越族的著名领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乱,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

说法三:做年例是为了驱瘟逐疫。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瘟神十分狡猾,当一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驱逐瘟疫。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易安殿文章,请勿转载!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40569.html

声明

广东湛江年例习俗》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