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易安殿
阅读:4
2023-08-06 18:36:40
评论:0
1、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圆变缺 )
十五的时候是满月
初一的时候是新月
所以答案是b
2、农历下半月月亮的形状
上弦月一般是初七初八是有,下弦月是二十二,二十三有。 (农历)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月亮相对日地联线的运动周期。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而相对恒星来说,月亮的运动周期约27.3天,叫恒星月,即在此时间内,它在空间运转360度。之所以朔望月时间比恒星月长,这是因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360/389.11=27.32天。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度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蚀(新月时)或月蚀(满月时)。正是由于这5度的倾斜,每月都有新月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蚀和日蚀。
新月
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新月,也叫做“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
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
满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
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新月,开始新的循环。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象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月亮在农历下半月:称为下弦月 就是左边看得见啦~~O(∩_∩)O~
3、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上半月月相是什么,下半月月相是什么?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上半月 是由钩变圆
下半月 是由圆变钩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上半月各种月相的光亮侧向西,这些月相都能在日落前后看到;
下半月各种月相的光亮侧向东,这些月相都能在日出前后看到。
上弦月和下弦月
4、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先变缺,再...
B由圆变缺
是b
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圆变缺 )
十五的时候是满月
初一的时候是新月
所以答案是b
2、农历下半月月亮的形状
上弦月一般是初七初八是有,下弦月是二十二,二十三有。 (农历)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月亮相对日地联线的运动周期。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而相对恒星来说,月亮的运动周期约27.3天,叫恒星月,即在此时间内,它在空间运转360度。之所以朔望月时间比恒星月长,这是因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360/389.11=27.32天。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度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蚀(新月时)或月蚀(满月时)。正是由于这5度的倾斜,每月都有新月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蚀和日蚀。
新月
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新月,也叫做“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
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
满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
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新月,开始新的循环。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象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月亮在农历下半月:称为下弦月 就是左边看得见啦~~O(∩_∩)O~
3、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上半月月相是什么,下半月月相是什么?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上半月 是由钩变圆
下半月 是由圆变钩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上半月各种月相的光亮侧向西,这些月相都能在日落前后看到;
下半月各种月相的光亮侧向东,这些月相都能在日出前后看到。
上弦月和下弦月
4、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先变缺,再...
B由圆变缺
是b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
《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