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服饰

易安殿 阅读:5 2023-08-06 18:28:37 评论:0

  中国以前是一个封建国家,有帝皇统治着国家。那么中国古代皇帝的服饰都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研究一下古代帝王的服饰吧!

中国古代皇帝服饰

  中国古代帝王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

  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闫立本《历代帝王图》)。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

  戴冕冠、穿冕服的帝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是唐代杰出的画家,曾担任过朝廷的要官。他常配合唐代的政治事件作画,创作了许多重大题材的作品。据文献记载,阎立本曾为唐太宗画过像,并直接参与了唐代官服制度的制定。所以,他所画的帝王服饰比较接近现实,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元代贵族便服

  本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米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披散。冠下耳后垂鬟(两辫作成的鬟)。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明代皇帝常服

  戴乌纱折上巾、穿盘领、窄袖、绣龙袍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乌纱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样式与乌纱帽基本相同,惟独左右二角折之向上,竖于纱帽之后。盘领、窄袖、绣龙袍,是皇帝的常服。常服又称翼善冠,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明代皇帝常服

  乌纱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样式与乌纱帽基本相同,惟独左右二角折之向上,竖于纱帽之后。这种冠帽的形制,在南薰殿旧藏的历代帝王像中,描绘得非常细致。本图为北京定陵出土皇帝戴的金冠(折上巾),也是这种样式。折上巾是皇帝配盘领、窄袖常服袍所戴。

  明代皇帝常服

  皇帝常服展示图。常服又称翼善冠,戴乌纱折上巾,样式为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本图服装上所绣的团龙中,就有升龙、降龙两种。

  清代皇帝服饰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本图为龙袍背面展示图。

  清代皇帝服饰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本图为戴夏朝冠、穿夏朝服的皇帝。

  清代皇帝服饰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本图为朝服展示图。

  中国古代汉朝皇帝服饰是什么

  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象蝉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 、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

  

  中国古代皇帝的典型服饰

  中国历史上有个“黄袍加身”的故事,说的是公元959 年,一位皇帝病死,由他年幼的儿子即位,第二年,掌握兵权的将军赵匡胤被手下将士披上黄袍拥为皇帝,立国号为宋。为什么“黄袍”就代表着皇帝呢?这要从汉代说起。

  中国的阴阳五行说认为,金、木、水、 火、土相生相克。白色代表金,青(绿) 色代表木,黑色代表水,赤(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周代以红色为高级服色,秦(前221- 前206)时以黑为最高地位的服装颜色,帝王百官都穿黑色衣服,汉灭秦后逐渐以黄色为最高级的服装颜色,皇帝穿黄色衣服。至唐代时,宫廷下令,除皇帝以外,官员一律不许穿黄衣服。自那时起,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那位被推翻了的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十一岁时,看见八岁的堂弟衣服的里子有黄色绸,还揪着他的袖子问:“你怎么敢用黄?”可见即使被夺了皇权,在他们心中,黄色仍然有天下独尊的权威性。冕服和龙袍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典型服饰。这些衣服、配饰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宇宙观和宗教观。在古代中国社会,哪一个等级的人在哪一个场合穿哪一种衣服,都是有严格规定的。皇帝在重要场合穿的礼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冕服”。冕服包括冕冠,上有一块板,做成前圆后方形,戴在头上时后面略高一寸,使冕冠呈向前倾斜之势,以示帝王向臣民俯就,就是真心惦记臣民、尊重臣民的意思。前后有成串的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串,根据礼仪的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串、七串、五串、三串之分。每串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穿用的线为丝线。冕冠戴在头上后,须以簪子从一孔穿发髻再由另一孔穿出来固定。戴用者耳上方还有垂下的两个小珠,主要是提醒君王不要轻信谗言,这同冕板向前低就的戴法一样,都有政治含义。

  清朝的皇帝、皇妃画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像》局部)

  中国人上衣下裳的穿法就是对天地之别的认识,这一秩序不可颠倒。帝王的衣服多为玄衣裳。玄为黑色,纁为绛红色。冕服采用了两种颜色,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象征黄昏之地。帝王穿的衣服上常绣卷龙,另外还有十二种花纹,这些花纹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日月等自然景观为主,是帝王服饰上最有代表性的图案,诸侯的礼服上也可以用,但根据官级和礼仪繁简有别。上衣下裳的冕服腰间束带,带下垂一块装饰,名叫“蔽膝”—它源于人们缠裹兽皮的时代,那时主要为了遮挡前腹和生殖部位,后来有了规整的服装,人们仍以它垂挂在腹前,成为礼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再以后,蔽膝完全是为了保持权贵者的尊严了。帝王的蔽膝用纯朱色。与冕服相配的鞋,一种是丝绸作面,木作底,底为双层; 还有一种是单层底,夏用葛麻,冬用皮。对应礼仪的高低规格,皇帝穿赤、白、黑不同颜色的鞋子。

  清代皇后朝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皇服最突出的特征是绣龙,明清时有袍绣九龙的定制—在龙袍前后两肩、两袖等处绣成对称的八龙,然后再绣一龙在大襟的里面,以象征君权神授、九鼎之尊的皇家威仪。

文章来自星②座网,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

网址:https://yadoura.com/post/136649.html

声明

中国古代皇帝服饰》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