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宿
首届“四川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特等奖课例《宿命的悲欢》
执教简介:曾静,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2019年首届“四川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指导教师: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李晓聪
【议题的确立】
新高考对学生的阅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除了通过增加阅读量考查阅读速度,还通过文本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的阅读深度。然而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更多的是慢速、浅层的阅读。比如对叙事类文本,由于学生的生命体验相对单薄,他们容易关注直观的人物、故事情节,但对人物和情节背后的有关人生、人性的思考却较为浅表化、碎片化、模糊化,很难进入深度阅读。如何改善学生的这类阅读现状,一直是老师们的困扰。《群文阅读高中读本》的使用可以成为解决这一困扰的有效途径之一。
《群文阅读高中读本》高一(下)中“宿命的悲欢”这个议题,带有极强的思辨性,在充满悖论的情节中揭示人生最真实的本色和本相;同时,由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如果能带领他们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许是一场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深度阅读之旅。
【群文选文】
1.《古塔山:一个人的如期相会》(《平凡的世界》)
2.《风暴之后归大海》(《平凡的世界》)
3.《等待明天》(《边城》)
4.《失败的英雄》(《老人与海》)
5.《沙威的末路》(《悲惨世界》)
教学目标
1. 分析选段中的主人公正在经历生命中怎样的 “劫”与“结”。
2. 探究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及他们的悲剧精神。
3. 体会作者及编者所传达的悲剧意蕴,以悲剧审美观照现实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探究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及他们的悲剧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宿命的悲欢”深刻的内涵。
课前准备
通读文本,圈点勾画相关信息,在独立完成学案的基础上,再分组讨论,求同存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 。(白落梅)
二、整体感知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五则选文中的主人公正在经历生命中怎样的 “劫难”,同时用关键词概括“劫难”带给他们的“心结”。 (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并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选段题目中的关键词:《古塔山:一个人的如期相会》《风暴之后归大海》《等待明天》《失败的英雄》《沙威的末路》)
三、追本溯源
(一)分析造成各个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填写关键词或短语)
(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并讨论)
(二)根据文本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试从外因和内因的角度探究生活中悲剧的原因
1. 学生展示
2. 教师归纳
外因: 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社会关系;生活的不确定性 ……
内因:性格的缺陷;认知的局限……
3. 知识链接
悲剧三大类型(叔本华)
(1)由异乎寻常的恶人造就的悲剧;
(2)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
命宿查询(3)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
4. 回扣议题关键词“宿命”
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由于它们的难以改变,甚至不能改变,而导致必然的结果,此之谓“宿命”。
宿 命: 注定的、难以摆脱的命运。
5. 回扣文本
孙少平深爱着的田晓霞,却因一场特大洪灾而永远失去;翠翠真爱着的傩送,却远走异乡;田润叶不爱健全的李向前,却在其残疾之后和他真正走在了一起;圣地亚哥倾尽全力捕获的大鱼却被鲨鱼吃得空余一副骨架;沙威终于追捕到了自己的死对头冉·阿让,却又放掉了他!
6. 过渡
上述主人公的命运怎一个“悲”字了得。《侏罗纪公园》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是奔放的,它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作为灵长类的人来讲,也许应该如此表达:生命是奔放的,他应该找到自己的出路。
四、探究体悟
(一)圈点勾画文中相关信息,思考我们的主人公面对宿命中的 “劫”与“结”,他们是如何“解结”与“渡劫”?(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并讨论)
(二)选择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五则选文中所有主人公身上悲剧精神的共性(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并讨论)
1. 学生展示
2. 教师小结
悲剧精神(主人公):抗争
3. 回扣议题:宿→命→悲欢
4. 教师小结
雨果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是天才。我们的人生难免会遇到“劫”与“结”,只有选择坦然面对、奋起抗争,用理性审视我们的生活,才能爬过“悲”这座高山,迎来“欢”的曙光,也唯有如此,才体现人之为人的尊严和崇高。
(三)体会作者及编者所传达的悲剧意蕴
1. 作者所“作”为何?
悲剧因崇高而更让人刻骨铭心,这种崇高便是让人有力量去思考生命的存在及其终极意义。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渐渐明白“世事无常,悲剧难免,人性脆弱,悲情常生”的合理性。从而让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用理性而睿智的眼光审视生活。
2. 编者所“编”为何?
生命在接受煎熬,生活似乎无聊,但是它们真的都是人生最真实的本色和本相,我们都得接受。我们都得知道,人生不完全是喜剧,还有令人难受的悲剧;我们还得知道,当自己能直面一切属于人生的东西的时候,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说到底是一场悲喜交织的正剧!
3. 教师小结:
悲剧意蕴(作者、编者):唤醒
(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立足文本,让学生在对人物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在审美的基础上重构、创造。
1. 课堂讨论交流
抛开主人公国籍、时代、年龄、性别的个体差异,将选文中人物现在的生存状态对应人生遭遇“劫”与“结”时的不同阶段,请根据你的理解合理排序。
2. 教师小结
悲剧审美(读者):体悟 升华
五、课堂总结
都说相信了宿命的人,是消极悲观的人。然而我却以为,人因为相信了宿命之说,而显得更加地平和淡定。(白落梅)
六、课后思考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思考和关注的中心放在“生”上,对“死亡”的话题“绕道走”,这一态度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即不太愿意审视和思考“死亡”。请你就《边城》中老船工和《悲惨世界》中沙威的 “死”作对比分析,看看有何异同,并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七、推荐阅读
1.《平凡的世界》(1-3部),路遥/著
2.《边城》, 沈从文/著
3.《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著 ,吴劳/译
4.《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
《命宿》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