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

易安殿 阅读:17 2023-01-31 16:20:21 评论:0

  王旦是北宋真宗时期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王旦先天相貌较丑,脸、鼻皆偏,喉部有突起,华山老道预言其有异人相,说:“日后必大贵”。而王旦小时候沉默寡言,好学有文才。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王旦吗?

王旦简介——北宋时期的名相

  王旦简介——北宋时期的名相

  王旦人物简介

  王旦(957—1017)北宋大臣。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丞相,监修《两朝国史》。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天禧元年,以疾罢相 。有文集。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自幼好学,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淳化二年(991年),任右正言、知制诰,并被封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4年之中连续晋升,初为中书舍人,后为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年),加封为尚书左丞。次年,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王旦为相10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推荐提拔的,但从未推荐自己的亲属做官。景德三年(1006年),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其后,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有文集20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北宋宰相王旦的气度

  王旦的气度,古时少有,现在也难得,倘居高位者都有这样的气度,社会何愁不和谐。

  《两宋风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热播,引起了人们对宋史的再度关注,其中主讲人有一句叫“南宋无相,北宋无将”的话,颇为客观中肯。的确,北宋一朝,名相迭出,群星荟萃,如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等无不以出众的政绩而光照历史,彪炳千秋。然而,也有一些“平世良相”,既无惊人的伟业,也无专横的恶名,在历史的长河里湮没无闻,后世研究宋史的学者们也往往忽略不论。如北宋宰相王旦(958—1019),是宋真宗在位26年间更迭的14个宰相中,任职最久的一位,长达12年,但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鲜为人知。翻开现代编纂出版的《中国通史》,上面甚至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但是,如果细细地品读《宋史·王旦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宰辅编年录》等史书典籍,就会发现,王旦虽然没有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安邦定国的丰功伟业,但却是一个颇有宰相风度与雅量的好官。

  王旦的气度,表现在为官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上。宋初名臣钱若水等称王旦为“栋梁之才”、“远大之器”。论才能和魄力,王旦也许不如在他之前和之后为相的寇准,但论胸怀和气度,寇准则远远比不上王旦。这一点,连寇准本人也自叹弗如。《宋史》本传载:“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关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虽然寇准经常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数落王旦,说他的不是。王旦却没有怨怨相报,相互攻讦。反而常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好话。皇帝问他原因,他说:“我在相位很久,处理政事失误必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没有隐瞒,正是他的忠直之处。所以,我很敬重他。”宋真宗对王旦坦荡的胸怀赞叹不已。

  王旦的气度,表现在为事顾全大局,注重协作上。王旦任相期间,由于王旦的推荐,寇准曾一度出任枢密使。有一次,王旦执掌的中书省行文送寇准主持的枢密院,由于行文不规范,寇准即向真宗汇报,结果,王旦被责,堂吏被罚。后来枢密院行文送中书省,也出现不规范现象,堂吏以为报复的机会来了,高兴地报告给了王旦,建议上告皇帝,而王旦却令人送还枢密院修改。寇准得知后甚感惭愧。对其度量,佩服之至。可见,王旦为官处处以工作大局为重,注重团结协作,不计前嫌,更不背后搞小动作,耍手腕玩小心眼,故意贬损别人,借机抬高自己。

  王旦的气度,表现在为才不徇私情,唯才是举上。王旦“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才矣,必久其官”。他虽然握有任免大权,但并不独断,“众以为宜得某职然后迁”。贵为宰相,不少人想投靠在他的门下。王旦退朝后总是独坐一室,不管谁来他一概不见。但是,他非常爱惜人才,把培养优秀治国之才看作宰相的当然责任。只要他发现哪个人才能出众,总是千方百计地爱护、推荐重用,而不管这个人是否听他的话。在寇准得知将要被罢免枢密使时,托人求王旦,希望能成为地位较高的使相。对于寇准的这种请求,王旦很吃惊,说使相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并表示他不私下接受别人的请托。王旦的这种态度使寇准又羞又恼。但当真宗问起王旦,寇准罢枢密使应当给他个什么官时,王旦却说:“准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与使相,令处方面,其风采亦足为朝廷之光也。”在寇准为使相的任命颁出后,寇准入宫谢恩时,方知是王旦所荐,“准始愧叹,出与人曰:‘王同年器识,非准所可测也’”。自叹不如王旦的胸襟和见识。有个叫张师德的人,本来王旦很欣赏,曾多次同真宗说起此人。但他嫌官升得慢,两次去王旦家,王旦都拒而不见。后来议论知制诰的人选,王旦对同知枢密院事向敏中说:“可惜张师德啊!这个人有才,没想到他也学会奔竞钻营那一套,到我家跑了两趟。以他状元的才华和资历,大用还不是意料中的事吗?为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呢?我只好缓他两年,让他接受些教训,这对他有好处。”

  由于王旦的门难进,脸难看,许多官员对他有意见,甚至恶语中伤他。直到王旦死后多年,人们见到他从前的奏章,才知道当朝大臣中十有八九是他多次推荐才任命的。王旦就是这样,既拒私情,又能公正地举贤荐才,不求全责备,而是注重培养,看大节,看主流,看一贯,看发展,不为个人恩怨所左右,也不为买好者而失节。

  王旦的气度,还表现在为家宽容忍让,和谐相处上。在传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平常在家,家人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有一次家人考验他是不是真正涵养好,就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脏的东西。王旦看了也不生气,他就只吃饭,也不讲一句话。旁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就说:“我偶然有点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有意在他饭里头放了一些脏东西,王旦就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家里人无不为他的修持,他的涵养包容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宋史·本传》对王旦的胸怀,总括言之:“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范仲淹写道:“其王文正公居宰府仅二十年,未尝见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何谓“大雅”?自然是指王旦有雅量有胸怀。

  万事德为先。对于一个官员而言,德与才是统一的,德是基础,才是条件,胸怀与度量和人品相联系,才华和能力相关联。俗话说:有德无才难办事,有才无德办坏事,德才兼备办大事。王旦身为封建王朝的官吏,能够做到不计私仇,不徇私情,不泄私愤,不排斥异己,不拉帮结派,不封官许愿,公道用人,正派为官,顾全大局,相互协作,气度与雅量堪称为官者楷模,至今仍值得我们各级从政者学习借鉴。(风水www.azg168.cn)

  

  乐群宽恕之王旦

  论语里仁篇,

  子曰:“参!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间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恻隐之心,则成人之美德,

  直前忠心而为恕。

  忠心者,不偏而心正直。

  恕者,恻隐之心,舍生惠民为之恕。

  故忠恕之谓养志修德之本欤。

  乐群宽恕之王旦:

  在宋真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王旦,他有宽恕过人的度量。他认为寇准很有才能,可以委以大任,就毫不忌妒地将寇准向皇上推荐,请皇上用寇准为相。但寇准不但不感谢,反而屡次在皇上的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在皇上的面前每次提及寇准时,总是满口称赞寇准的才能及长处,连皇上也替王旦不平,于是对王旦说:“你虽然时时刻刻地称赞他,夸奖他,但是他却专门在我的向前说你的短处呢!”若是别人一定很生气,说寇准太不近人情了,但王旦却很安然地说:‘那是当然的了,我在位的日子很久了,主办的事务一定有很多失妥的地方,寇准能够把我的错误和过失,毫不隐蔽地向皇上说出来,正可以看出他的正直,我很看重寇准,就是这个原故呢!’皇帝听了,很是敬重王旦。

  有一次,王旦办了一件公事,在法例上弄错了,很巧这公事送到寇准主管的那个部门去了,寇准毫不客气地把这公事呈给皇帝,皇帝就责备王旦。王旦很坦白,只是谢过。不到一个月,寇准亦主件一件公事,犯了同样的错误,而这公事却很巧送到王旦主管的部门去,王旦却把这件公事送还寇准,而不乘机报复,寇准很惭愧,他向王旦连声道谢。

  寇准曾经一度出任藩镇,有一次因庆祝生日,大宴宾客,非常铺张,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很是生气,王旦却向皇上说:“寇准这个人很有才干,只是有点呆。”皇上的气怒亦就平息下来了。有一次,皇上亲自来看王旦,并顺便问他何人能继大任,王旦却说:“应当赶快叫寇准来做宰相。”寇准对王旦的宽恕度量很是感动,于是一心一意,辅佐皇上成为一代名相。王旦有乐群宽恕的美德,公而忘私、推己及人,为国举贤,使国族蒙到福利。

  

网址:https://www.yadoura.com/post/7588.html

声明

王旦》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