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婚嫁民俗:传统“伴嫁”风俗
嘉禾婚嫁民俗源远流长,特别是伴嫁歌、伴嫁舞作为民间婚礼习俗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伴嫁歌是汉民族民歌,她非常完整,是集诗、歌、舞、剧于一体的综合体,是嘉禾妇女为首创造的以反映妇女婚嫁习俗为主要内容的嘉禾民歌珍品。在浩如烟海的嘉禾民歌中,伴嫁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古朴动人的文化传承很是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一般富裕人家伴嫁要唱二至三个晚上,称之为伴大嫁;穷苦人家则唱一晚,称之为伴小嫁。伴嫁歌内容十分广泛,从“易岁娘边生下女”到“两鬓飞霜婆家媳”都有妇女生活写照。
在伴嫁仪式中,不光只有歌声,还有多彩多姿的舞蹈与歌配合,称之为:伴嫁舞。当伴嫁歌唱到快天亮,新郎家花轿即将来临的时候。
歌手们顺手拿起歌堂上的茶具、酒具等生活用品做道具翩翩起舞,把歌堂热烈、惜别的气氛推向高潮。
嘉禾伴嫁分为“伴大嫁”、“伴小嫁”。一般家庭只伴大嫁。“伴大嫁”的形式是:
新娘出嫁前夜,吃过晚饭,全村的姑姑嫂嫂陆续来到新娘家中,新娘家早已备好花生、瓜籽、饴糖和香茶等待姐妹们的到来。姐妹们边吃糖喝茶,边开始唱歌。唱的 歌以“耍歌”(一般的抒情歌曲,主要表现新娘离家的心情、做女儿的幸福、做媳妇的辛酸、离开亲娘的悲伤以及对所嫁郎君的不满或者赞美)为主,间或穿插开主人玩笑的“射歌”。有些不甚讲究的人家还可能唱“长歌”。“长歌”就是一些叙事歌曲,基本上都是爱情悲剧传说(如“后花来龙三千里”唱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有别的(如原词配曲的“木兰辞”)。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唱了长歌命不长”,因而嫁女唱长歌的人家比较少。
歌堂一直唱到下半夜,糖吃得差不多 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伴嫁女们便开始走下灶头,来到堂屋中间,跳起“伴嫁舞”。这些舞蹈都是与伴嫁有关的,如手拿着吃光了的空碟子跳的是“把盏舞”;手持线香跳的是“线香舞”,手举蜡烛跳的是“红烛舞”,跳到最后唱“天亮歌”,这时正好东方鱼肚白,姑姑嫂嫂们(必须儿女双全的)收拾起燃剩未灭的的线香、红蜡烛,用双手捧进新娘陪嫁的红火笼,准备送嫁。新郎家迎亲的花轿这时候也差不多应该来到了。
上轿时还得唱上轿歌,新娘哭别母亲。那只红火笼要新娘的弟弟提着,与送嫁的姑姑嫂嫂们一起,走在花轿的前面,阻挡着花轿,使其不能快走,以示不舍。伴嫁女们送到村外第一个亭子时便可以各自回家了。新娘的弟弟则一直要把这只红火笼送到新郎家,而且要保持火笼里的火不能熄灭,这叫“传火种”。至此,“伴嫁”才算完。
有钱人家不仅“伴大嫁”,还“伴小嫁”。“伴小嫁”指的是新娘出嫁前第三天晚上开始,连续两天晚上村里的姑姑嫂嫂都来新娘家里“坐歌堂”唱歌,但是只唱到半夜即散。第三天便是雷打不动的“伴大嫁”。
嘉禾伴嫁风俗真的很吸引人,热烈、优美、神秘。
http://www.xingzuo.com文章,转载请联系网管!
《湖南嘉禾婚嫁民俗:传统“伴嫁”风俗》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