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直性、豪爽、重文气
东北人:直性、豪爽、重文气
东北文化的形成因素较之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蜀楚文化都更为复杂。首先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处边陲,大漠莽林、大风大雪、大江大河、大山大林、大团的蚊虻、大群的野兽,自然要影响到东北文化的形态风貌。再是人文环境的历史构成——从东夷人到渤海国,从秦汉时期的移民迁入到契丹族和女真族两次入主中原,再到明清时代的移民由入关到出关的回流。冀鲁晋流民齐闯关东和日伪时期长达十余年的奴化教育和殖民地文化的影响,构成了东北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因此,东北文化的特征,很难用简单的概念来定位。东北人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特征,也不是可以用几句类型化的词语可以概括的。
东北人可爱,可爱得有点发傻。有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某南方来东北的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
但在很多人眼里,东北人爱打架,敢下死手,轻则拳头,重则刀棍,让人谈起来望而生畏。素质蛮横,似乎成为了东北人的另一种标签。
在东北这样恶劣的自然气候下,单独一个人是很生存下去的,每个人必须学会彼此互相帮助,必须要有彪悍和顽强的生命力。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冰天雪地的环境,造就了东北人直爽粗旷的性格。说话直来直去,做事喜欢干脆利索,爱恨分明;恩是恩,仇是仇,讲究个恩仇必报;喜形于表,喜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这种性格,使东北人常常在用感性来做事,而少了些理性的思考。在这种感情冲动下,争强好勇,哥们义气,一旦少数人做过了头,就常常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影响和偏见。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来二去,就有了东北特产黑社会的说法。其实东北人并不坏,他们是感性的,你对他好,他可以把心都掏给你的。
东北人重人情,人际往来频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人对东北人的看法。去东北办事,说好办也好办,只要关系走到,万事大吉;说不好办也不好办,只要一家没走到,竹篮打水。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在东北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长期计划经济的制约,出现了一种对权力的崇拜。说话办事,大家都喜欢找个关系,托个人情,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以情代法,乱了方圆。
东北人好面子,家里如果来了客人,肯定是热情招待,哪怕是客人走后,无粮无米,也在所不惜。同时东北人也喜欢穿着,宁可少吃点好的,也要买件好的衣服穿。这或许看起来有些虚伪做作,其实这更多是东北人骨子里的感情在作怪。太重感情的东北人,朋友来了,倾囊接待,是为了不想亏待了朋友;出门穿得好些,是为了告诉朋友我过得还好,不需挂念。“朋友”两个字,贯穿了整个东北人的生活!你可以说东北人傻冒,因为东北人的确傻得可爱。
东北的生意人更是将东北的豪爽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生意人坐在一起,在酒桌前就不能说不会喝或胃痛。因为好酒的东北人觉得不喝透就是不够朋友;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论就是不够朋友。东北汉子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来。酒桌上往往把客人往死里灌,似乎不喝到抱桌子腿,就不够朋友。只要喝透了,没有不能办的事。
东北人“豪饮”的大名,早已远扬四海,与欧洲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比,毫不逊色。东北的哈尔滨素有“啤酒之城”的美誉,在这里,哈尔滨人出奇的酒量常常令外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两个小伙子,三伏天,在一家小酒馆里,喝一箱24瓶的啤酒,是一桩很平常的事。
东北人喜欢喝酒,会喝酒。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东北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酒宴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东北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尽管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心态。一位长期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意大利客商私下里曾说:“跟上海人谈买卖很累,跟东北人做生意倒挺轻松。南方人精细且斯文,北方人粗放而率直。”
重义气,使东北人在商界获得了值得信赖的好名声,很多人在与东北的商家打交道时,表现得比较实在,容易相处。和东北人谈生意最好先联络感情,而感情又往往可以通过喝酒来加深。在东北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因此,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因为,通过喝酒,赢得了东北人对你的信任,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人,一个可交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办,一切都开绿灯,一切都为你提供方便;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东北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人们之所以以出产于东北的大型食肉猛兽——虎而比喻东北人,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二是东北人“人高马大”,吃东西狼吞虎咽;二是东北人尚武好斗,民风强悍。因此,用“东北虎”来比喻东北人骁勇、强悍的性格是比较恰当的。这是东北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东北商人喜欢吹胡子,瞪眼睛,撸胳膊,挽袖子,天不怕,地不怕,十个不服j八个不惧。解放前,在上海滩上,如果人家听说对方是东北蛮子,大都是要让东北人三分的,因为东北人太“虎”气,惹不起,只好去躲。就是到了现在,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弄不好就闹个鼻口流血。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其不好听的叫法,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有啥就唠啥,对什么不满就要发泄,这种发泄又缺乏南方人的含蓄,而是一竿子插到底,并且对任何事都采取倔驴式的做法。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姐妹一样。
东北人憨厚老实,能吃苦,很有奉献精神。但东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对贫穷落后过。其实东北富过,而且一直很富有。曾几何时,多少人迁家带口地闯关东,多少人因那“东北三宝”而富甲天下,就是因为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丰富的矿藏,有黑金之称的石油,有数之不尽的资源和生计。那时,无论东北人走到哪,都被亲切的称为东北老大哥。
在市场计划经济时期,东北人砍掉成片成片的原始林子、发掘一座座矿山大炼钢铁、树起一架架钻井挖石油,连同那黑土地上的粮食等大量的基础物资源源不断地支持国家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东北30年的奉献,就没有今日国家的发展。30年的无私奉献,换来了国家的昌盛,也给东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百年的林子没了,当年茂密的大山如今林木稀疏;富饶的矿山如今千疮百孔;大量石油的开采,使城市悬在了淘空的土地上。过度的开发,让东北丰厚的天然资源以几何的速度递减,林子没了,动物少了,东北虎成了传说,以前“棒打袍子瓢勺鱼”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了终结。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市场经济的到来,那些曾让国人骄傲自豪的大型企业,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轰然倒塌。东北只能守着荒山枯水傻傻地被人遗忘着,甚至被某些地域歧视着、漠视着。但是东北人从来没有为当初所做的决定后悔过,也没有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他们还在顽强的生存着,有的林业地区工人,每月的收人还不到300元.甚至就连这点微薄的工资,还总被拖欠着。如此低廉的待遇,可他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任劳任怨,封山育苗,要再造万里青山。有的厂矿下岗工人,靠着每月可怜的补助,自力更生,在经济的夹缝中倔强的生活着,没有被肩上的重负压垮,他们始终都相信东北还会再好起来的!
东北需要休息,好好反省下自己的不足。东北人在某些方面世俗而观念陈旧。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开始在尝试着努力的改变,改变那些自身的不良习性,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因为东北不再是东北人的东北了,它是全国人民的东北,需要全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很想再听到当年那声亲切的“东北老大哥”,如同当年东北人支持全国建设一样!
东北人脊梁永远是最硬实。骨子里是藐视一切困难的傲气;骨子里有股傻气,心里永远只装着朋友;骨子里透着义气,永远大义为国,小义为家。冰的硬度和雪的柔情,这就是东北人骨子里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东北人:直性、豪爽、重文气》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