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传统歌舞介绍——“朵洛荷”
彝族火把节,有“东方的狂欢节”之美称,节日期间往往举办摔跤、选美、斗牛、赛马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而歌舞更是少不了的节目。那么今天就让小编为你介绍,彝族火把节上的保留节目、彝族传统歌舞形式“朵洛荷”。
流行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朵洛荷”,是阿都语系彝族人传统的歌舞形式,也是彝族一年一度火把节上的典型节目。作为一种集歌唱与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在讨论“朵洛荷”的时候,一般是对其音乐和舞蹈分别进行讨论,再以此为前提,进行综合的观照。
首先,从其音乐层面来看,“朵洛荷”是世代相传的歌曲,它是彝族姑娘们的专长和信仰。从歌词内容上看,大致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生产劳动等等。歌词除固定的唱词外,大多由领唱者即兴创作。
“朵洛荷”的曲调颇多,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唱腔优美。而每种唱腔都有其固定的曲调,形式上(包括曲式)通常以乐段的结构来陈述主题,有独唱、合唱,也有对唱,如今多数为一人领唱,众人跟唱。
在调式上,“朵洛荷”多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这两种调式色彩较为暗淡、柔和;从音阶音列上,多数采用音阶下行,显出生命运动的真切自然;旋律上多采用四度跳进与二度级进式,这跟彝族先民的生活情感,有张有弛,跌宕起伏;节奏上有单拍子与复拍子想结合,舒缓与高亢激昂错落有致,与舞步大致吻合。
而在舞蹈层面上,“朵洛荷”是一种古老的女子集体舞蹈形式。姑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聚集到宽阔的草地上,围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或手拉手,或互相牵着头巾,打着黄伞,踩着细腻而富有韵味的舞步,这就是传统的“朵洛荷”舞了。
“朵洛荷”舞的舞步,一般分自由子(散拍)和固定拍子两种,自由拍子比较抒情,按情绪的变化而即兴跳走;而固定拍子以两拍子居多,跟随领唱者的节奏,左右脚跟随重强弱拍不断交替进行,既而踩出一个圆圈来。其韵律特点不在舞动而在舞情,不刻意要求舞步形式的复杂多变和技巧。
“朵洛荷”出现在极遥远的年代,它伴随着彝族祖祖辈辈的脚步,伴随着火的内涵的日益丰富而走到了今天,因此其本身也成为了彝人与火的关系史的伴随物,是极为珍贵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可能也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走进彝乡,最正宗的高峰彝族火把节
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孟获与曲靖火把节
与众不同,从不过火把节的彝族支系
《彝族火把节传统歌舞介绍——“朵洛荷”》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