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姓与什么姓是世仇,关于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易安殿 阅读:2 2023-09-28 16:18:29 评论:0

陆姓与什么姓是世仇,关于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

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1] ,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2]历史发展编辑主要源流始祖陆通公像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项、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3]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

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3]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

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3]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4-5]迁徙传播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

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两晋时期,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

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

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这四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这三省的陆姓又集中了19%。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3]明初时,陆贽在宁波府的一支后人迁回山东,在济宁西北定居。

并在山东多地分居。现分南北二支。

南支以居住在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南陆村西陆村为中心,分布在济宁、菏泽、郓城、鱼台、汶上、滕州、肥城、东平、徐州、商丘、枣庄、临沂、泰安、济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庙(现属东平)为中心,分布在阳谷、东平、台前、聊城、德州等地。

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

[3]清朝初进入台湾。[3] 陆姓在台湾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排列为第108位,户数为439。

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

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2]在壮族中,陆姓来源有二说。一说是各部落首领在江岩地方集会赐姓,会打鸟的部落从此以壮语(鸟)为姓。

另一说是除了从外地迁入带来的姓以外,主要还有从原始信仰图腾而发展为姓的,陆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鸟之故。得姓始祖陆,为大土山,亦称高平之地,泛称陆地。

陆是一会意字,左边表示很高的意思,右边示其有土无石。陆人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名“螽”的昆虫有关,称陆螽,陆螽是一种能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

陆终氏族是以捕食善跳的这种昆虫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孙繁衍也确像陆螽那样众多,氏族就以陆螽为原始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终同音,而成了陆终氏族。陆终氏族之后出现了陆地名和陆氏族,建立过陆国,最终出现了陆姓。

[3]传统文化编辑郡望堂号郡望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6] 。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治所在禹县。

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6]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移至野王。[7]荆州郡[6]乐安郡[6]堂号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

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驱逐&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8]宗祠对联。

陆姓的来历

陆姓起源有四种: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

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

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

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

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

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

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

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

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

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

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姓氏陆的起源、祖训、名人简介、故事趣闻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

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1] ,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2] 主要源流始祖陆通公像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3] 、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4]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

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4]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

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4]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5-6] 迁徙传播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

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两晋时期,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

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

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这四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这三省的陆姓又集中了19%。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4] 明初时,陆贽在宁波府的一支后人迁回山东,在济宁西北定居。

并在山东多地分居。现分南北二支。

南支以居住在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南陆村西陆村为中心,分布在济宁、菏泽、郓城、鱼台、汶上、滕州、肥城、东平、徐州、商丘、枣庄、临沂、泰安、济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庙(现属东平)为中心,分布在阳谷、东平、台前、聊城、德州等地。

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

[4] 清朝初进入台湾。[4] 陆姓在台湾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排列为第108位,户数为439。

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

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2] 在壮族中,陆姓来源有二说。一说是各部落首领在江岩地方集会赐姓,会打鸟的部落从此以壮语(鸟)为姓。

另一说是除了从外地迁入带来的姓以外,主要还有从原始信仰图腾而发展为姓的,陆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鸟之故。得姓始祖陆,为大土山,亦称高平之地,泛称陆地。

陆是一会意字,左边表示很高的意思,右边示其有土无石。陆人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名“螽”的昆虫有关,称陆螽,陆螽是一种能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

陆终氏族是以捕食善跳的这种昆虫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孙繁衍也确像陆螽那样众多,氏族就以陆螽为原始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终同音,而成了陆终氏族。陆终氏族之后出现了陆地名和陆氏族,建立过陆国,最终出现了陆姓。

[4]。

陆姓源于哪里

陆姓起源有四种: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

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

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

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

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

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

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

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

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

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

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陆姓来源于哪个朝代,陆姓名人介绍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历史名人:

陆贾:陆氏五世祖,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陆氏23世祖,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火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陆氏24世,三国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

陆机:陆氏25世,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贽(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龟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陆龟蒙举进士不第,一度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吴淤江畔的甫里(今吴县甪直)隐居,一边赋诗论撰,一边从事农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陆九渊(1139~1192)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秀夫(1236—1279)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建湖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网址:https://www.yadoura.com/post/183876.html

声明

陆姓与什么姓是世仇,关于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