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中汉民族的民间信仰:敬神
甘肃陇中地区地处甘肃中部,横跨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四市的靖远、会宁、安定、通渭、渭源、陇西、临洮、秦安、甘谷、武山、静宁等县的部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在这一地区,遍布各个城镇乡村落的庙宇和虔诚的民间信仰——敬神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地浓郁的风情文化。
一、为什么要敬神?
陇中地区的生活历史上是以农耕经济和乡土社会为基础展开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活基础十分脆弱,特别惧怕遭受天灾。而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灾荒频发、战乱不断,加之外敌进逼,广大民众面对来自天灾人祸的打击往往束手无策。因此,他们只能以人格化的方式做出虚幻反映,寻求神的庇护。神,民间俗称“神仙”、“神灵”、“神道”。是宗教及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客体存在。一切宗教的核心就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宴集解:“神,谓鬼神之事”亦指人死后的英灵。由于神灵众多,相应地,作为民间信仰历史传承的用于供奉各种神灵的坛庙在广大农村地区比比皆是。该地区占绝大多数的汉族居民,普遍信奉鬼神,而且是多神、泛神、杂神崇拜者。见庙烧香,遇神磕头,似信非信,信而不专,绝大多数人都是敬我所需,为我所用。想生孩子求送子娘娘,遇到危险求关圣帝君,得了疾病求药王爷,想得到钱财敬财神爷,久旱无雨求龙王爷等等。人们在观念上认为,凡是神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在当地没有统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神在人们心目中,谁都得罪不得,多数人是有事乱求神,遇难乱烧香。在庙宇建造上,除了以自然村或“社祠”为单位修建的专神小庙外,一些较大的庙宇都是多神同居一院,信者各敬所需。虽然专信佛教、道教的教徒寥寥无几,但是佛教、道教对当地群众的思想影响极大,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佛道和其它神往往同时被人们供奉。
二、敬的什么神?
历史上,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秩序的建构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民间信仰中体现的崇拜对象包括三个方面:
1、自然崇拜——天、地、山、水、雷、灶、土诸神
天 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体系中存在着天体崇拜,有天宫和玉皇大帝的传说,也出现了北斗七星、南斗陆郎等神灵。把每年的正月初九定为“天日”,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祀天,过春节时要在堂屋外面的前壁上贴“天官赐福”的字样。
地甘肃陇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当地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说明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形成了天地信仰。每年正月初八在甘肃陇中地区称为“地日”。
山 人们还把土地信仰和山神信仰联系起来。由于甘肃陇中地区是处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出门就能看见山,几乎在每个村落都有山神庙,山神信仰也是该地区自然崇拜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土地神和山神安置于一庙之中,合称“山神土地”。“闸山”既是甘肃陇中地区山神信仰的一项年例活动,又是一种禳灾仪式。山地气候导致了在秋收时期频繁遭受雹灾,这给以农业为生计方式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急需雨露避免雹害的时节。各个村寨要进行“闸山”仪式,以便实现禳解雹灾和驱除虫害的愿望。当地人普遍认为经过“法事”的山头会阻挡冰雹的降临,保护山上的庄稼。同时用在仪式中用鸡血蘸过的五色小旗插在庄稼地里,以防虫害发生。他们认为山上的野兽和林木等归土地山神管理,因为人类社会经历过猛兽的威胁,人及其牲畜在山上劳动时有被野兽吃掉的危险,希望得到土地山神的保佑。
水龙是中国民间的图腾崇拜物,而且人们总是把龙和水联系起来。当地普遍存在着龙王信仰。尽管陇中地区干旱少雨,也没有大的河流与湖泊,但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对当地严酷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描”,人们出于对旱涝灾害的本能的恐惧,到了春节期间,一些懂得历法的人常用“几龙治水”来推算和预测来年是否干旱。每逢遇到大旱,向龙王“求雨”是甘肃陇中地区的重要习俗,除了要举行过会、还愿等一系列的仪式活动之外,人们还要把龙王从庙里抬出来,揭开轿子的顶盖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雷 甘肃陇中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在民间信仰中充溢着浓厚的农事性因子。在该地区的神灵信仰中,雷公信仰是一个普遍现象,当地叫“雷祖”。有些地方敬奉的“巴扎神”,实际上就是虫神,在这些信仰中透视出人们对丰收的企盼及其对雹灾和虫灾的恐惧。无论是在“闸山”仪式中对丰收的祈求,还是在“畜行”仪式上为牲畜的“禳解”都反映了在民间仪式中显现的“农事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每年的正月要选择一个吉日,每家牵着自己的牲口到“喜神”所在地游转一圈,同时还要在牲畜的头上挂上一些纸花,这叫“畜行”仪式。当地人把牲畜通常叫“农本”,可见牲口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灶 灶神信仰在甘肃陇中地区普遍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要举行祭灶仪式,要给灶神献上“灶糖”(用谷子做的粘性较大的糖)。因为当地人认为在日常家庭生活出现的一些错失被灶神耳濡目染,唯恐灶神升天后“告状”招灾,就献“灶糖”以便把灶神的嘴糊住。
宅 住宅神即土神信仰也是与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得民俗现象,而且形成了许多相应的土神禁忌。凡是进入住宅的陌生人“有问题”(比如在服孝期或月经期),意味着对土神的冒犯,在当地人看来将会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不吉利的事件,陇中地区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对土神的“冲犯”。若要在院子里动土、建筑、或者拆迁必须要选择“吉日”,不然也会引起“冲煞”,这就需要祭祀土神。
2、英雄崇拜——伍子胥、关羽、李白、文天祥、诸神
英雄崇拜是深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浓重的情结。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在民间信仰中的英雄信仰是由于英雄为当地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出自对英雄的纪念和敬仰,从而修筑庙宇,尊为神灵。而甘肃陇中地区几乎没有在本土产生的英雄,即使有也达不到当地民众的“认可度”,人们只能“借用”在中国“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作为神灵来敬奉。所以如伍子胥、关羽、李白、文天祥等历史英雄的祠庙遍布在甘肃陇中地区。
3、文学形象崇拜——孙悟空、杨戬、赵公明等
在当地的民间信仰中,《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出现的人物居多,比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杨戬、赵公明、闻太师、三霄等。因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明清年间在中国流行,其故事情节非常符合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思维,而且对广大民众来说,充满神秘的感觉,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的神灵追溯到“封神时代”,而且一直对现实世界和艺术想象难以区分,在他们看来凡是进入“经典”中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记载,因此把文学和历史经常混同在一起。
4、女性崇拜——菩萨、娘娘、圣母
由于甘肃陇中地区是秦陇文化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下,可是人类的繁衍和种族的延续离不开女性,另外女人一旦作为母亲,她们的慈悲宽容关爱是非常圣洁的,古今如此,中外如此。因此,在人们的信仰体系中需要女神。在甘肃陇中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女性神灵,菩萨信仰最多,接下来是“娘娘”信仰和“圣母”信仰,还有国内众所周知的“女娲”信仰。菩萨信仰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不过笼罩着民间信仰的色彩,“娘娘”信仰和“圣母”信仰是女性崇拜(包括生殖崇拜)的体现。
民间有一种“礼多人不怪,神多保平安”的心态。除了信奉上述“神灵”之外,还信奉门神、仓神、厕神等等。又认为“万物有灵”“物老成精”,相信草神、树神、鸟神、蛇神、蟆神、河神、牛王、马王、井神。另外各行各业,各类人群还有各自敬奉的专神。例如:烧窑、打铁的敬老君,木匠敬鲁班,学生、文人敬孔子,欲考取功名者敬文昌帝君等。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和家族制度中存在着鲜明的等级体系,这些社会等级和民间秩序同时就映射到民间信仰之中。甘肃陇中地区民间信仰的神鬼世界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内部结构”:玉皇大帝——城隍——方神——家神。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城隍是一个小镇乃至一个县城上全民信仰的地方神,方神是一个村落中人们敬奉的对象,家神则是一个家族的神灵。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甘肃陇中汉民族的民间信仰:敬神》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