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公坑寺

易安殿 阅读:2 2023-09-25 18:33:19 评论:0

公坑寺,又名天成寺,在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西南的乐溪村小蓬莱山上,在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13公里,会城镇22公里。此处浓荫蔽日,怪石嶙峋,羊肠曲径,泉水淙淙,别饶幽趣,是一避暑胜地。

山中有奇花——禾雀花、无笃(地方音,指螺壳尾部)螺,世人称奇,闻名中外。此花每年清明前后开花,漫山的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花朵,仿佛一群群黄色的小麻雀栖息于树上,栩栩如生,蔚为奇观;花朵从外形到个儿的大小,就像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禾雀;花托似禾雀头;两旁各有一粒眼珠似的小黑点;花开四瓣,就像鸟儿的翅膀,正中的一瓣,弯弓似雀背,两侧的花瓣似雀翼,花瓣后伸部分就像尾巴。禾雀花全身呈乳白色,采摘后两、三个小时就会变成褐色,更像禾雀。如果不小心损伤了花瓣,便有像鲜血一样的红色汁液流出,世人称奇,闻名中外。另外,在寺的左侧有一巨岩,形如龙头,裂开了一个口子,就像龙头张开了巨口,人称“龙口”。泉水从龙口奔涌而出,长流不息,用来泡茶,味道甘甜。

每个地方都有传说,公坑寺也是如此,相传南宋末年,崖山战役之后,兵败的南宋兵将四处藏隐,牙顶山龙口岩曾有一位老人在这里结草庐隐居,他也是从冈州过来隐居的。他有一种为民的心理,常到附近的桐井、乐溪等乡野,为穷苦病人行医施药,济困扶危,乡里老少都很敬重他,并尊称他“阿公”。有一年,元军过来搜查,想找到南宋兵将,但“阿公”似乎有掐算之力,先行隐上草屋门,飘渺无踪,有人认为他喜欢云游四海,但却找不到他的影踪了。村人再也没有见过阿公,大家感怀阿公对地方的恩德,兴建小蓬莱寺庙,成为公坑寺,而现在还保留的塑像,怀念他的贡献。

阿公虽走,但人们总在禾雀花中找到公坑寺的故事,而且现在,在山腰建起了雄伟的“大雄宝殿”和“功德堂”,气势雄伟、唐式建筑,满目佛像在嵌刻当中。

曲径通幽,沿着羊曲小路,可见到老寺门上匾额“天成禅院”,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时所立。寺内殿奉弥勒佛塑像,人称笑佛。上有 “哈哈哈哈”四字匾,两旁有联云: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在寺的左侧,有巨岩伸出,若雏形龙首,龙头巨嘴,俗称“龙头岩”,从山中探出,嘴下是泉源,“龙口”温柔地有清泉流出,细水荡漾。这种水清凉、清澈,据说,家里有病号时,每每上山到天成禅院跪拜祷告,并两手合拢,接龙口岩流出的甘泉为药引,畅饮龙头水后,就会药到病除。“天成禅院”内外不大,但上下阶梯,环境幽静,时有佛唱之音响起,在寂静的山林中,别有一番意味。

寺外,除了龙头岩,岩侧建有倚云楼,倚山而建,楼高三层,登高远眺,看群山起伏,西江如练,景色绝佳。快到中秋节了,山虽不高,阳光却弥漫于殿前山丛,禾雀花的藤条在四周形成了围圈,和山花明媚,景致迷人,恍若迷失在仙宫禅院,犹如悟禅。

倚云楼,建于1921年,山下桐井乡有名叫梁仁轩的读书人士,少年时在家乡生活,常喜登上公坑山游玩,尤其喜爱山上遍植的奇花禾雀花,百看不厌,总觉得没有一处可以尽情观赏禾雀花的好地方,引为憾事。成年后远客南洋,在马来西亚种植橡胶,开采锡矿,经几十年惨淡经营,微有薄蓄。1921年回乡,再登公坑寺看禾雀花,情念中,拉出自己半生血汗银钞,建起此楼,以便乡亲观赏禾雀花,也是他情的寄托,也许“倚云”之意,还是对着南洋,寄托自己怀乡的情怀。

由于禾雀花每年都在清明前后为花期,这个季节,时当春夏之会,黄梅时节,山间楼前,辄几云雾缭绕,雾中看花,倍觉别饶情趣。楼建成后,梁仁轩先生心满意足,返回侨居地,至今末归。乡人登临此楼,对梁仁轩先生的无私奉献,有一种缅怀之意,看花花开,也学会了肃然起敬。观音岩,阿公亭等景致,也随之而行,青藤绿树中,略有花影在山风中荡漾;怪石嶙峋中,也有不少年代的岩石刻痕犹存;一侧的羊肠曲径至上,泉水潺潺,石间有声,在林中清晰地像听音乐,“窗外月明留客语,台边云影搁钟声”,是一个避暑消闲好去处。如果沿着山间小径上山,还可以到牙顶石,望江亭。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网址:https://www.yadoura.com/post/179627.html

声明

广东江门公坑寺》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