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丧葬习俗浅谈
亡魂亡魂,众魂众魂,生莫叹死莫愁,且从生死问因由。六十花甲从头算,那有几个白了头,也有一十、二十者死,也有三十、四十者亡,也有胎中失漏,也有周岁离娘。尧帝舜帝汉武帝,那个帝王有百岁。孔子孟于与曾子,那个圣贤能不死。高宗大宗唐大宗,到头总是一场空。秦王汉王及霸王,终归也到奈河江。
孔子造书万千卷,未曾造有长生不死书。卢医仙师妙药多,自己病死无奈何。青山绿水依然在,眼前不见旧时人。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花也有开也有谢,日则有光有暗,月则有圆有缺,人无生死月常圆。
甘罗十二为丞相,太公八十遇文王。鲁班虽巧,能造高楼万丈,不能刻木自藏。张果老二万七千岁,如今何在?彭祖年高八百,自叹未满一千。颜回四八就身亡,可惜贤人命不长。可惜可惜真可惜,可惜亡魂一香炉。可叹,可叹,真可叹,堪叹人生空计较,前面自有消遥路,莫愁无处挂金钩。若是众祖,亡魂已到沐浴香案前,千金圣教转阳间。
念毕手中的“圣教”往地上一放,若是一个圣教(一阴一阳)便成功了,说明亡魂已到,若是二阴(阴教)或二阳(阳教)则要再念,这时孝子孝孙等要一齐跪下,直至得到“圣教”为止。
最后是“送神”,表示“亡魂超度”完毕,把请来的“神”送走,这时已是天将亮了,送神的人是一位和尚(或斋姑)手打铜钹,一人敲铜锣引路,把请到堂上的神送至三叉路口,放串炮后便完事了。回来的路上不能再敲铜锣。
松口地区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传说,所以当听送神锣响时,大人会抱紧熟睡中的小孩,老人听到后都会用手自己额上摸一下,大人也会在自己和小孩的额上擦一下,据说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毫光显现,使邪神恶鬼不敢近能身保平安。
行祭。佛事做完后,便按课师拣取的吉时准备行祭礼,行祭前要响三阵大锣,催人前来参加祭礼,第三阵锣响后,便开始“请谥”、“成服”等祭礼仪式。
“请谥”。“请谥”是教孝子请人为父(母)题写“谥法”。即是为死者一生为人作精辟的评价。仪式是很庄重的。死的是男人,就请族中有名望的老长辈(即叔公头),如果死的是女人,就请其娘家族中的长辈(即妹家头)来题写。孝堂上摆一张八仙桌,用“红桌”围着桌唇,桌上摆上酒菜(看席),请长辈(叔公头或妹家头)坐在上首。
还有宗族、亲戚、朋友、乡邻等代表在陪坐(一般上首、左、右各二人),孝子在别人搀扶下,躬身举奉纸笔在下首跪着请谥,在坐的人便评论着死者一生的为人,最后经大家商议符合死者一生为人最精辟的文字(一般二个字)。
由长辈在铭旌上题写出来,一般都在做“铭旌”时就先商议好把“谥法”写上去,用宝锭盖上请谥时通过一个形式,如果大家同意后,由长辈在孝子奉上写有“千秋美誉”的红帖上题写上去。再由长辈把宝锭揭开现出题的谥法。揭谥后从铭旌上便可知道死者的大概身世。“谥法”以后为死者做墓地时,要把它刻在墓碑上,使后人了解其墓主生前的为人。
成服。成服是孝子孝孙等五服内亲人,为死者穿孝衣,准备行孝子礼,有的场面较大的可能在起坛前先成服。
成服前先把所有孝服、孝杖拿到大门上用大摸栏装好。礼生要先引孝子进行三告。即告灵、告祖、告天神。告完天神,礼生把酒祭蔴衣后,有服的人才出门外穿孝服。如果孝子堂上有父(或母)健在的,孝子还要“奉服”,“奉服”时用“大”装好孝服到孝堂。
其健在的父(或母)坐在孝堂上,孝子奉服时,给一个红包给孝子,扶孝子的人把孝子扶回门外,待礼生喊“孝子抱炉回灵”时才回灵堂。如果母死,父健在则称“杖期夫”。要做一个齐胸的孝杖,奉服时一并奉上。
据说:父扶之齐胸孝杖,是专杖打不孝子孙的。如果看到那个孝子不悲痛、不跪拜时,“杖期夫”的杖便可打不孝子孙的。孝杖有区别,死男人用竹做,死女人用桐枝做,叫“男抱竹,女抱桐”,表示男人节在外所以用“竹”,女人节在内,所以用“桐”。孝杖上端圆表示“天”,下端方,表示“地”。孝子的孝杖不过膝,“杖期夫”的杖可齐心。
成服后,便可行“孝子礼”和“族戚礼”。
孝子礼。孝子礼是由孝子请礼生执事,由礼生唱礼,执事传送祭品,孝子在父(母)灵前参灵跪舞,上香酹酒降茅,三奉三献(奉即初奉、再奉、三奉酒馔)三献即献茶、献花果、献财帛)其中三奉酒馔后,由读哀章者代读哀章,侑食孝媳进汤饭,有服者各荤献等。
行族戚。族戚礼又称奠礼。奠礼是由主奠人(由宗族戚友邻组成),请礼生执事。由礼生唱礼、执事传送祭品,由主奠人和参与奠的人向死者灵前迎灵三躬拜、上香、献茶、行三奠酒,读奠章,献花果,献花圈、献财帛。然后,辞灵,礼成焚奠章。最后由孝子谢礼。
送葬:
孝子礼、奠礼完毕后便是“出殡送葬”
族戚礼仪完毕便是“出殡”。出殡是把”灵柩“从上厅抬出大门。此时把厅中的孝帘布拆下,灵屋放到上厅左右边角。抬灵柩的人(俗称八仙),把灵柩抬出大门外(叫“出殡”)再行整理一番才能抬上山,出殡前和尚(或斋姑)要引魂出门。放一串鞭炮,鸣锣击鼓。门口的挽联马上撕掉。但要注意,棺木刚出门之不得正视棺木出大门。据说此时有一股”刹气“。若此时有人正视棺木回到家不久便会重病一场。
“园棺”棺木扛出在大门口放在两张凳子上放好。这时做媳妇的(老婆或女儿也可以)要手拿一把镰刀沿着棺木头的四个角割下木屑。意思是把家中的钱财围起来不能外流。丧家和送葬者及参加祭礼的人便在棺木前排列好送葬前拍照留念。
抬棺出行:这时铭旌由族中长辈(女死由妹家头)抬出大门,现在另请人送上山。
送葬队伍排列有顺序。放炮撒路纸的先行,然后是头锣、灯笼、彩旗,铭旌、锣鼓、灵柩,后面是孝子、孝孙孝女等五服内亲戚亲友。送葬队伍伴随着锣鼓声,孝子孝女们的嚎哭声,隔一段时间响一单响鞭炮,笛手吹哀歌,向埋葬地点走去。
路祭:送葬队伍来到三叉路口要举行路祭。此时再向死者的灵柩再祭祀一次,在开阔地段摆香案祭品。和尚绕着棺木念经文。路祭完毕,亲友和做媳妇不能送到山上的人可以回去(不能原路回)不必再送了。其余要送到埋葬地点。
埋葬:
棺木抬到了目的地,由抬棺的人放在预先挖好的长方形土坑里。先由孝女下去踏,叫做”踏放“,上来后,棺木才放下去,和尚边念经文边”撒粮米“,把米撒在孝子、孝女、孝孙等人的身上,叫做“付粮”(“付”即“富”)此时米粮接得多,表示吉利,并把米包好拿回家放在粮仓。棺木放下之际放串鞭炮。此时送葬的人可以回去。留下抬棺材的人掩土做坟。早饭后孝媳妇等由嫡系子孙去坟前”复坟“。”复坟“时挑上祭品,整理坟地。
送葬的人,包括路祭时先回去的人,不能由原路回去,应择另条路回屋。理事会在大门口准备一盆”红曲水“,送葬回来的人应把红曲水用手蘸一点往脸上、额头摸一摸。意思是除去邪佞之气。回家时大门要关好,用一张长木凳横放在大门口这叫”把拦门“。由和尚念咒打开后才可进门。
孝子孝孙和尚回到丧家时见大门关住,有一张凳在大门口横放着,和尚要念些经文后用铜钹推开大门,用脚踢倒长木凳。这时孝子、孝孙等争着进大门,把灵牌、灵幡放回灵屋中,和尚还要对灵屋前的金童玉女念一段经文,时间约5分钟。经文的意思是要他们在阴曹地府里好好服侍主人。再对金童玉女们的两个耳朵钻一个孔。意思是要他们好好记住。
逻红:死者还山后第三天,亲友、亲戚须备门红、豆腐到丧家探望,表示丧家从此红旺吉利。本地人也把这天叫”谢客“。感谢这次参加治丧的人员族戚、亲戚、朋友。设宴招待。
做七:
人死后这天开始,七天为“一个七”,旧时,要为死者做七个七,每个七日都要有三牲在灵屋前祭。做了七个七后,第七个七日“才可化灵屋,据说七七四十九天后,死者亡灵要过黄河才死心。此前亡灵还在其本屋,所以俗语说唔过黄河心唔死。民俗中传说,如果七个七中,有一个七能正好碰到农历初七。
分年:春节入年价前,即年二十五以前,要选取好日子,家属和出嫁的女儿,各人自配三牲到坟前去祭祀。但家属要把自己的祭品直接挑回家中(女儿此时不要再绕回娘家),在自己家里煮来吃。回家时要点燃一支香拿在手中带回家中。要放鞭炮后,才可进入自己的家门。
【结束语】人固有一死,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只要你乐观去面对。逝者不过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过极乐的生活,而生者就应该替逝者在世间过得更加幸福才对。
你可能也喜欢: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民族服饰欣赏:俄罗斯族服饰图片
民族服饰:乌孜别克族服饰图片
《客家丧葬习俗浅谈》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