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立春习俗:戴春鸡
明日便是的春分节令了,在中国民俗一些地域,春分这一天父母们要给孩子戴上纯棉布制做的雄鸡装饰品,五颜六色的不但漂亮,还寄予着祈祷小孩安全强健,成功长大了的美好心愿,称之为“戴春鸡”,那麼就要黄历吉日给你详细介绍这一风俗习惯。
春分这一天,陕西省、鲁北和山东西南一带,年轻的妈妈会用五颜六色碎布条头扎制或缝纫“春雄鸡”、“春咕咕咕”、“春娃娃”等玩具,给小朋友们当节日饰品。在其中,时兴较广的风俗习惯是给小朋友们戴春鸡。
春分之日,给小孩子戴春鸡,是老一辈人留下的传统式。这一天,大家用五颜六色纯棉布和棉絮缝纫雄鸡装饰品,并将其钉在少年儿童的袖子或遮阳帽上。戴春鸡时有注重,男左女右。
为啥春分这一天给娃戴春鸡,而不戴别的动物呢?据老一辈人讲,鸡和吉同音词,取其吉利的意思;其次,春分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分这一天刚开始戴,代表小孩自小便福星高照,喻意全部一年都衣食无忧、健康成长、万事如意。
山东省《邹县志》载:“女性剪彩仪式为鸡,少年儿童佩之,曰戴春鸡。”有时候也把春鸡戴在小孩子(一般为男孩儿)的虎头帽上,意寓虎凶狠骄纵,能避危险。
春鸡的做法,一般是用印花布裹棉絮,如同棱角,一角的顶尖缀上麻椒仁,做鸡的眼睛;另一角缝两根细细长长花布带做小尾巴。有的春鸡更趣味,嘴边也要叼一串黄豆粒或一串辣椒干,小孩多少岁就叼几颗豆(好多个辣椒干),以鸡吃豆来隐寓小孩不长天花吊顶、荨麻疹等病症。
一般地,从春分之日起刚开始戴春鸡,持续好长时间。在山东省一些地域,元宵佳节或是正月十六赶庙会时要丢掉春鸡。在民俗,大蜈蚣、蜈蚣、癞蛤蟆、蛇、马蜂(或是蚰蜒)被称作“五毒”,而鸡能收服这五毒,因而春鸡便变成少年儿童的平安符和守护神。
戴春鸡寄予着大家期待少年儿童不会受到一切毒虫损害的美好心愿。由于立春之后,气侯回暖,各种各样毒虫竞相出現,因而让少年儿童在春分之日戴春鸡以避毒虫。对于扔春鸡代表丢掉病症,就宛如一些地域风筝时有心剪断开,喻意排掉霉气的风俗习惯一样。
立春
《民俗立春习俗:戴春鸡》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