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简介大全之青海方言简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不仅人口众多,而且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据统计在2014年,中国人口为13.6782亿,这其中根据地域的差异,还有省份的差异,以至于中国有着多种方言,对于中国的方言文化你了解过多少呢?下面,跟着中国语言文化一起来了解下青海方言吧。
青海方言简介:
青海地区的汉语,主要以西宁河湟方言系为主,西宁话流行于全省各地。其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大致与普通话相同,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铿锵,有类关语,形成精细、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青海有青海的方言,那就是青海话,与普通话差距较大,在西宁虽然普通话非常普及和流行,但要接触真正的青海人如果不会说青海话恐怕是很难说的。因为青海话里的一些词语是无法用普通话来翻译的。青海话与陕西话有些接近,但却包容了众多方言的成分。至少在考证有陕西话、四川话和江苏话以及藏语和土语的内容了,可谓是包罗万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青海的历史上本来就是多民族多省份人员交会的地方,也是汉文化与藏土蒙等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交会的地方,这种文化的交会反映到语言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青海方言。而青海方言中内地多省份方言的重叠,表明在自汉代以后汉族大量移居青海以后,来自江浙、陕山、四川一带的方言大量在青海地区进行融合的结果。移居青海的人员成分的多样决定了方言成分的多样性。
分类: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铿锵,有类关语,形成精细、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
青海方言按照可以分为:循化、化隆、民和、乐都、湟中(平安、互助)、湟源、大通(门源)、西宁等八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发音和咬字上。
历史趣说:
在湟源一带,由于夫妻或婆媳间闹矛盾,媳妇赌气跑回娘家了,外人问这家人:媳妇去哪里了?婆家人常会略带尴尬、自我解嘲地回答“买桃儿去了”。要是这个媳妇一生气就离家出走,跑回娘家,三天两头的要丈夫或婆家人去她的娘家请她回来,就会被人们戏谑为“桃儿客”,意即习惯于离家出走折腾婆家人的媳妇。那么,为什么要把这样的媳妇称之为“买桃儿”或“桃儿客”,而不叫“买苹果”或“梨儿客”呢?究其词源,这句流行于湟源一带的俗话,居然典出《诗经》。
《诗经》之《国风》有《桃夭》一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形容青春美好的姑娘美艳如桃花。“灼灼其华”是说桃花般美丽的姑娘又如灼灼的光焰异彩照人。后两句说,这样美好的姑娘嫁到婆家,肯定会使婆家家庭美满。而“桃之夭夭”中的“桃”与“逃”谐音,后人遂以“逃之夭夭”表示逃跑,其意多含诙谐或嘲讽的成分在内。如此,这“桃之夭夭”便毫无理由地和“逃之夭夭”“联姻”,而成为逃跑的代名词了。
一个美若桃花的媳妇娶进了婆家门,婆家人以为这个家庭从此会美满幸福,却不料这尕媳妇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闹得家庭鸡犬不宁不说,还常常跑回娘家不回来,真够这一家人受的了。
由此可见,湟源一带人所说的“桃儿客”,便是“逃儿客”,也就是“逃客”。这句俗话当然不会是由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发挥而出的,应该先产生在当时的精英即知识阶层,而后才推而广之,“飞落寻常百姓家”的。
当逃客当然不好,但有一些“桃儿客”心里的苦,又有谁能理解呢?
青海花儿中有这么一首:
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为你变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这首花儿的后两句以一个女性的口气说:大哥哥,我为你经常从婆家里跑出来,被人骂成了“桃儿客”,而你呢……,你揣摸一下自己的良心,你为我做了什么?这位女性为爱付出的牺牲如此之大,却偏偏遇上了一位负心郎,其中的无奈,无以言表。这样的“桃儿客”,更让人感到可怜可悲。
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再到“桃儿客”的转变,谁道不是词语演变和发展中的黑色幽默呢?
《中国方言简介大全之青海方言简介》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