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吝者
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 善补过也
悔吝这两个字会在《易经》八卦的卦辞中常常见到,悔吝、 无咎是卦辞和爻辞里常用的话。什么叫悔吝?悔吝是小疵,就 是小毛病、小问题,也可叫烦恼。
《易经》除了 “吉、凶、悔、吝”四个现象外,还有一种现象叫“无咎”,这无咎是怎么解释?无咎,用现代话说就是“没 有毛病,无问题”,但无咎和没毛病可不等于就是“好”,无咎 虽说没有大错误,而是处于进退之间的“那个”要注意。从这 里可以看到《易经》的哲学,一个人到了平安无事的时候,在 这种情形下还需要注意“善补过也”。
天下的事情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我们做人做事要 尽量地谦虚,你要认为自己就是绝对的好,那你就要出毛病啦! 《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越是平平安安的时候,越是要特别小 心,随时都会出现错误。W为人不会没有错误,人生本来就没 有真正的无咎,要想达到自己没有毛病,你必须得经常“善于 补过”,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在某方面还存在的错误,随 时随地查查自己的毛病,并随时随地自己反省。善于反省自己 的错误,加以改正,才会真正的无咎。
有本书里写了《谁都可能成为贪官》的-篇文章:某局长 酒后玩起儿子的电脑,在“游戏”菜单里发现一个名为“贪官 成长轨迹”的游戏,于是根据电脑提示,不停地做出“合乎情 理”的选项选择,居然在不长的时间里使自己“蜕化”成收受 数百万贿赂的“贪官”,接着就受到“双规”和“判刑”的严 惩。吓得这位局长大人冷汗直胃,暗自庆幸自G权力有限,敛 财机会不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位局长从这个“游戏”中 得到觉悟:靠着手中的权力,看似“合乎情理”的行为,实际 上就是在积累自己的罪过,最终必有因果报应。无论手中的权 力大小,都是人民给的,所以要想不犯大错误,就必须经常 “善于补过”。
古人讲:“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这就是说,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过错,但知错能改不是很好吗?
有个故事里讲:曾经有个宝藏,但藏得非常隐蔽,谁能得到他,就能够得到永久的幸福,许多英雄好汉都为了寻找他而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有一天,有位绝世高手击败了所有的 对手而得到了他,当打开华丽的锦盒,看到里面躺着的却是一 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顿时大彻大悟,真正理解了幸福的含 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人生得意之时,沾沾自喜,孤芳自赏,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从而忘却了自己的不足。此时, 自己的缺点展露无疑,毫无知觉,快乐和幸福能长久吗?
给自己一面心灵的镜子,时时为自己照一照,提醒提醒自 己,让自己先知先觉,及时发现自已的短处,善于补过,人生 的路才会走得踏实。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缺点和错误装点着的瑕玉,虽不完美, 但很真实。无数个错误是我们无数个走向成功的起点。错误使 我们品格坚毅,性情坚韧,我们在无数次的错误中可以得到升 华,乂在无数次改正错误的路上学会执著。
善补过事例:李博生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 玉雕作品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宝级礼品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 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是件顶级作品。 他说,从事玉雕50多年来,自己的工作是在完善玉石,他在精 心雕琢玉石,并剔除玉石里的瑕疵,尽量让作品无咎;同时玉 石也在雕琢自己,并在不断地剔除0己的瑕疵,尽量让自己无咎。
他刚当学徒时,看到师傅们光着膀子汗流满面地打磨玉石 的场面。因此他知道玉雕不光是雕刻那么简单,他暗暗地发誓,一定要好好向师傅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件作品。几 年后,他出师了,好几位髙级工艺师围着他的一件作品作评判。 他充满自信,看见评委们也是频频点头。评判分数结果出来了, 评委们却只给了他98分。他很不服气,说你们为什么要扣掉2 分?这件作品明明可得100分的。一位徳高望重的老师傅评委 说,要说这件作品给100分不是不可以,要是给你满分,你就 走到头了,要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无咎的,任何东两都有瑕 疵,还是留给你点“小疵”为好。
李博生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满足自己,而是一直在查 找自己的不足,“善于补过”。他执著且艰辛地走着探索、创作 之路,为一件作品常常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总不满足。最终 他成为中国顶级玉雕大师。
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态 度,他们能够勇于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他们总是能解 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经常善于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愿意下决心谦虚改正,最终方可成功。
☆本文来自易安殿,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悔吝者》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