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卦传: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说卦传: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说卦传》)
十翼:《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合起来十篇。
《说卦传》很可能是战国末年西汉初年写成的。《说卦传》最重要的句子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第一、二章可以读,以下就是讲如何画卦的,没有什么道理。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无论在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在社会生活中,天地阴阳之变,都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在义之中表现“理”,就是理于义,这个理当动名词用。“穷理”,穷什么理呢?穷道德之理,穷那个“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那个理。
“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就是“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那句话的具体的表达。“和顺于道德”,道德是什么?就是仁与义。而“理于义”呢?在义中表现成理,那个义是什么义呢?就是“仁与义”之义。以道德为中心啦。所以,它成功的那个形而上学一定是道德的形而上学。总起来做什么工夫呢?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工夫。“穷理”就是穷“和顺于道德”的那个理。“和顺于道德”就是在义中表现的那个理,穷理就穷的这个理。穷这个理就等于康德所说的道德法则(moral law)。康德说的道德法则从哪里来?从意志的自由,意志的自律,自己立法。意志的立法,这句话很容易讲,这个观念清楚。所以,穷理就是穷道德法则。道德法则从哪里来?从意志的自由。照儒家讲从哪里来?理于义呀!仁义从哪里来?仁义最后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心:《论语》所言仁,《孟子》所言四端之心。“‘穷理尽性”就是说:把这个理弄明白,就可以尽你的性,就可以充分了解你的性啦。“尽”就是充分了解,或者充分体现的意思。所以穷理就能尽你的性,尽你的性,你就可以至你的命。你看这个“命”字当该怎么讲。这句话中,这个“命”字有两个讲法,两个系统的讲法。
穷理就是穷道德法则。你能穷道德法则这个理,你就可以尽你的性。尽性就是通过仁来了解你的性,通过你的四端之心来了解你的性,这就是尽性,尽性就是充分了解。因为这个性的内容就是立道德法则,所以,穷理能尽性。我们人的道德实践工夫就是穷理尽性呀,积极的工夫就是穷理尽性,穷理以后就是充分把你的性体所有统统表现出来。性体从心体见,这是照孟子讲。所谓性善就是心善,即心见性,所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照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那么这个“至于命”可以类比孟子那个“尽心知性知天”的意思来理解。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这个天是什么意义?这个天是正面意义的天,从天道。你能尽你的心就能知你的性,知你的性就能知天道,这个天是正面意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一句中的“命”可类比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之天,同样的层次,类比啦。张横渠的讲法是“至于命”这个命指天命不已讲,你通过穷理尽性你就可以达到那个天命不已,上达天命。这种讲法就是跟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同一个意思,这种讲法,命是正面的。但这个“命”还有一种讲法,那是消极地讲,就是命限。这个命就是限制的意思:命限、命运。就是孟子接着上面那句话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中那个命,也就是《中庸》所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所以,穷理尽性,你穷到什么地步呢?结果都有限制,就是你可以“至于命”这个结果。这个命就是命运之命,命限之命,就是《孟子》里面性命对扬的那个命。
假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通“天命不已”那个命,就是往上一条鞭的,都是积极的。要是“至于命”是消极的,那就是消极的意思,我们无论怎么用功,我们的道德实践总有所限制。所以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无论是“口之于味,(……]”还是“仁之于父子[……]”,无论怎么表现,通通有限制,没有说一点遗憾都没有。所以,程明道就说:“人五伦之中有多少不尽分处。”都有缺陷呀!为什么有缺陷呢?就是说有限制。不要说师友、夫妇,最亲莫过于父子、兄弟,父子、兄弟间也有好多不尽分的。有老子不得其儿子的,也有儿子不得其父母的,这种缺陷多得很呀。无穷无尽呀。所以,人生是严肃的,道德的实践是无穷无尽呀。无论道德实践这个工夫怎么拉长,命限这一关你总不能够跨过去,它总有限。一般人把这个“命”当命运讲。张横渠那个讲法是一条鞭的,穷理尽性以通达天命,就等于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不过,这恐怕不一定是《易传》那句话的本意。 “至于命”有两个讲法,两个讲法都可以。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说卦传: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