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南海大士”生日抬皇杠习俗

易安殿 阅读:3 2023-08-12 20:44:17 评论:0

古代百姓有春节向朝廷交纳皇粮和贡品,因交通不便,只好用肩抬送,十分艰苦,相传皇杠即由此而来。抬皇杠最初表现的是地方官吏给皇帝送贡银的景象。相传在明朝盛世时,抬皇杠,地方官吏向朝廷交纳皇粮和贡品已成为当时安阳年俗的一种表现形式。

到了明末清初,几经演变。人们将上述送贡银情景模仿并改造,加入音乐与歌舞表演,才演变成这种隆重而吸引人的“抬皇杠”表演形式。

“皇杠”是一个特制的长方形木盒――贡箱,里面装有“金银财宝”贡银。贡箱高0.34米,宽0.67米,长1米,上挂铜铃,箱上插有刀、枪和鸡毛掸。周围裹有红绸彩绘,上盖黄布,下缀丝带;箱四角上方立红锈球四支,上缀铜铃,由两根四人抬木杠抬起。

抬皇杠是安阳民间独有的一种舞蹈娱乐形式,原来仅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日表演(传说这天是“南海大士”的生日),后来,春节时也用“抬皇杠”来庆贺和渲染气氛。抬皇杠有四人抬或二人抬两种形式。

皇杠由穿黑色皂衣的多人扮成的脚夫组成,手持大刀护围左右。表演时一般由32人组成八架皇杠队,4人一架(抬),肩抬皇杠,上身穿黑对襟箭袖衣、灯笼裤,下身穿黑色皂裤,脚穿黑快靴,头缠黑棉布包头,腰系红腰带,肩披绣花彩坠垫肩.外套黄色坎肩,,一手拿大蒲扇,一手拿水烟袋,两人抬两根长2.7米的栓有贡箱的柳木杠。

表演时扛队随着乐曲行进,前面排列兵卒,组成仪仗队,鸣锣开道,皇杠随抬杠者舞姿上下浮动,以铃声开道,貌似重兵押送,十万火急。还有一镖客扮成黄天霸(大花脸)模样,身背箭壶,手拿弹弓,随队保护。表演时,有四对或六对或八对脚夫在有节奏的的锣鼓声中,手不扶杠,利用杠的弹力,摆头换肩,转身穿花,随铃声朗朗颤颤悠悠行进。镖客前后跳跃,遇劫皇粮时,近则弹弓打,远则用箭射,保护皇杠前进。“另由一人扮作县令,身着官服,手摇雕翎合扇,随杠随舞且表演各种滑稽动作逗趣而行,其隆重场面威武雄壮,引人入胜,无不惊讶喝彩,观者往往塞道。

也有二人抬皇杠,规模则小些,杠的中央由一人扮作小丑表演,小丑技艺精湛,手持小伞或红绸骑在杠上,总是保持着他在杠上的平衡与谐调。在颠簸嬉戏中随音乐做出各种幽默滑稽的动作,也着实逗人喜爱,

有的地方还表演一种高跷皇杠,它和平地皇杠表演一样,只是高跷皇杠的表演者要踩着高跷来表演各种技巧,更是精彩纷呈。

传说“抬皇杠”这种形式与“南海大士”有关,这要从南海古庙说起.安阳县西南25公里处天喜镇牛头山一带,群山环抱,峰峦叠翠,古松茂密,百泉争涌,山腰绝壁上有一座古庙,秀雅古朴,名曰“南海古庙”。安阳八大景之一的“善应松涛”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据老辈人讲,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山,而无水。自从“南海大士”从天而降来到牛头山后,突然有一天,山上增添了许多巨潭清泉,相传这是南海大士大显神通,才使得山涧清泉从南海古庙汹涌而下汇成巨潭,形成河流,不仅使周围景色秀丽可观,而且也解决了田间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困难。当地百姓为感谢南海大士的恩德,为南海大士修缮庙堂,烧香祭拜。

明末清初,人们又模仿地方官吏给皇帝送护贡银的情景,塑造出“抬皇杠”的歌舞,并选择腊月二十九日——“南海大士”的生日这天举行隆重仪式以示纪念。从此南海古庙香烟不断,“抬皇杠”表演形式也世世代代流传至新中国解放后。

网址:https://www.yadoura.com/post/140257.html

声明

河南安阳“南海大士”生日抬皇杠习俗》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