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月法
释义
干支纪月法,用干支记录月序的方法。综观历史文献,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8字用。
起源
古代最初只有地支纪月法,规定每一年各月固定用102地支纪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即夏历101月)为“子月”,下1个月即为“丑月”,依此类推(闰月视为上1月的重复,无地支)。
例如:古6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则以丑月(夏历102月)为正月,周历则以子月(夏历101月)为正月。(这类制度被称为“月建”,上述情况分别称建寅、建丑、建子)。据记载,我国至迟在汉朝开始使用这类纪月方法。
后来发展为地支纪月配以天干组成610甲子,从而发展为干支纪月法,以5年为1周,循环往复(闰月一样无干支)。
科学本质
究其本质而言,干支纪月法所讲的“月”,既非农历的月,也非公历的月,而是与24节气相对应的1种特殊的“月”。
古今的历法主要有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106世纪教皇格里高里103世稍作修改构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分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1周(相对地球来讲,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1周)为1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102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4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4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1种阴阳合历,1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1方面又奇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210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1周即1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1“气”,移动1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2104节气命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02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节气通常被看做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阳历历的范筹。
4柱(8字)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4柱的基本原则,使得4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4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守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
对比
现将4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以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1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满 60度 巳 处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惊垫 345度 卯 芒种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丑
谷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丑
注:
1、1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
2.每个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1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2月),余此类推。
通俗详解
干支纪月时,每一个地支对应2104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1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1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1个周期;1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2109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101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一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寻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和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2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3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4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5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6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7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8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9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10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101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102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本文来自专题:干支: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计算方法
此文为星*座网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
《干支纪月法》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