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历史文化

易安殿 阅读:20 2023-01-31 18:10:34 评论:0

  黎族的历史文化又有哪些?关于黎族的文化和我们中国 又有哪些历史呢?相关的历史文化又说了什么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黎族历史文化资料给大家参考,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的历史文化

黎族的历史文化

  黎族的历史文化研究

  首先,在“三亚人”或黎族人的先人之前,海南岛上是否有人种居住过。据我所知,建国前后,有的史学家的推测是,在黎族人之前海南岛上很可能有小黑人居住过。复旦大学教授刘咸先生就是持有这种意见的。但是,刘先生的意见也仅仅是推测而已。他在《海南黎族起源之初步探讨》一文中说:“据近人研究,海南在石器时代,或尚的矮黑人族(Negrito)居住该地之可能”(原文载《西南研究》第一期,1940年;又见詹慈编《黎族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一辑,第360页,广东民族研究所,1983年5月,广州)。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黎族族源问题,很重要。所以,早在1981年初,我根据王越丰州长的指示,连续给刘先生写了三封信,他很热情,认真严肃,带着病给我回信。他在其中一封信中说:

  “关英同志,关于小黑人问题,材料颇多,非洲和亚洲及太平洋岛屿上都有,即一般人叫他们做“俾格米人”,我设想海南岛以前可能有过这种人居住,现在当然没有,但邻近地方还有存在,如(1)孟加拉湾东部海岛中有晏陀蛮,唐朝义净去印度时曾经过该岛有所记载,名曰裸人国,是黑皮肤,圆鬓,身高平均1.48米,扁头阔脸,头指数82.5,唇厚不卷,头容量1,269毫升;(2)马来亚中部西猛人平均身高1.52米,发黑,羊毛状,中头,头指数796,身毛希少,肤色黑褐,面圆,鼻扁而阔,四肢略长,头容量1,338毫升;(3)菲律宾北部大岛吕宋北海岸小黑人名依达人,身高1.42米,卷发黑色,肤色荧灰色至黑色,扁头,头的指数82.6,鼻短而扁宽,头容量1,415毫升。这三种小黑人早就住在亚洲,当时分布颇广,现在还有少数遗留,因此,古时海南岛可能有过他们的踪迹,最好发掘到他们的遗骸”。

  刘教授在这封信里,再重复他1940年在《海南黎族起源之初步探讨》一文中的观点,即古时海南岛“可能有过他们的踪迹”,“设想海南岛以前可能有过这种人居住”,总之,仅是一种推测,一种设想,而不是真有其实。

  原广东民族研究所所长刘耀荃先生在他提交给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3次年会的论文《海南岛古代历史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提出小黑人“可能”是海南岛最早的“土著居民”。刘所长从黎族人的体质特征,古代小黑人的分布,“昆仑奴”的传说和黎族关于“族栈”的故事传说等项,认为“早在黎族的远古祖先迁到海南岛之前,岛上很可能有小黑人居住着……”这当然是推理性猜测,所以很难断定其论点及其论据的准确科学性,因为没有任何一点确凿的史料为论据说明问题。

  关于黎族的族源

  从历史地理学上看黎族与骆越的关系。

  骆越又作雒越,《史记·南越尉赵佗列传》仅称为骆,“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南越已平矣,遂为九郡。”以今日地理范围,赵佗所据的南海、桂林、象三郡,当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等地。《汉书》、《通志》等历史典籍也称海南等地为越地。《通志》卷五下,前汉纪五下记载,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南越王相吕嘉反。汉武帝派兵征讨,“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 。可见,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越人故地开置九郡,儋耳、珠崖二郡在海南岛,海南岛自然是越地一部分。

  汉书·贾捐之传》有明确记载。汉元帝初元年间(公元前48~前44),珠崖反叛,朝廷议征讨之事,贾捐之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本不足郡县置也。颛颛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湿,……又非独珠崖有珠犀玳瑁也。”上文骆越之名,是文献中首次出现,从上下文可见,骆越是指海南岛土著居民。《资治通鉴·汉纪二十》胡三省注曰:“余谓今安南地,古之骆越也。珠崖,盖亦骆越也。”又据《史记·南越尉赵佗列传·索引》引《广州记》,也说骆越在交趾。因而,从地理上判断,骆越分布约相当于越南北部及粤、桂与越南交界地区以及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

  自东汉以后,骆越一带居民名称有较大变化。《后汉书·南蛮列传》载:“建武十二年(公元36),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李贤注曰:“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这是关于俚人或里人最早的文献记载。从里人(俚人)居于九真徼外观之,应属西汉骆越遗裔。另据万震《南州异物志》、《旧唐书·地理志》等书记载,在广东西江,广西浔江、郁江以南至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其土著居民自东汉以至南北朝,皆称为俚人或俚子。这一地区,西汉以前为骆越地带,不是因居民迁徙变化,而是因为东汉以后已由骆越改称俚的缘故。黎人是由俚人演变而来,学术界没有异议,无需进一步论证。

  从以上论述可知,海南岛西汉以前为骆越一部分,而东汉以后,骆越故地土著改称俚,海南岛又为俚人的一部分,后来再改称为黎。推荐阅读:白族的历史文化

  黎族服饰历史文化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石灰(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

  2008年6月14日海南省锦绣织贝有限公司申报的黎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阅读:哈尼族的历史文化

  

网址:https://www.yadoura.com/post/13172.html

声明

黎族的历史文化》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