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
易安殿
阅读:4
2023-08-01 16:52:51
评论:0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汉末魏晋初·曹植 七步诗
《国学网站》:
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类似词句)萁在釜下然
【萁在釜下泣】《替豆萁伸冤》鲁迅·近现代
(类似词句)豆在釜中泣
【蚕在釜中泣】《陌上桑》戴亨·清
【豆泣釜中当少宽】《还三嵎先寄舍弟》李新·宋
(类似词句)本是同根生
【相看本是同根生】《都城引送陈七表兄之横浦》黄佐·明
【花叶自是同根生】《山中有花一种俗名花叶不相见感而赋之》胡仲弓·宋
【生成本同根】《秋夜书怀》袁泰·元
【汝生本同根】《暇日示诸顽》符锡·明
【本非同根生】《岁晏》申涵光·明末清初
【本不同根生】《别怨》安志文·清
【兄弟本是同枝生】《题敬荣堂》李柘·宋
【若论本是同根物】《以面换祖孝酒》王洋·宋
【本是同根】《露华》周祖同·清
【本是同根复同气】《题画竹》郑燮·清
【本是同根枯菀集】《忆江南》冯煦·清末近现代初
【弟昆本是同根】《本里翕和堂众厅》江峰青·近现代
(类似词句)相煎何太急
【相煎何太急】《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周紫芝·宋
【相将何太急】《南至日过盐埧官亭》李新·宋
【相戕何太急】《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袁宗道·明
【相煎乃太急】《辟隘》庞嵩·明
【咄咄相煎亦太急】《苦旱不雨,又伤国祸,适读铸秋、艺叔江上唱和诗,遂次韵成句》方守敦·近现代
【叹天运相煎何急】《贺新郎 和许侍郎奕韵》魏了翁·宋
【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周恩来·近现代
【一笑相煎何太迫】《和张文潜输麦行寄滁守魏彦成》王洋·宋
【忧患相煎何太苦】《嚄唶吟》刘大受·清
【相煎何太迫】《秋旱四十韵》查慎行·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汉末魏晋初·曹植 七步诗
《国学网站》:
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类似词句)萁在釜下然
【萁在釜下泣】《替豆萁伸冤》鲁迅·近现代
(类似词句)豆在釜中泣
【蚕在釜中泣】《陌上桑》戴亨·清
【豆泣釜中当少宽】《还三嵎先寄舍弟》李新·宋
(类似词句)本是同根生
【相看本是同根生】《都城引送陈七表兄之横浦》黄佐·明
【花叶自是同根生】《山中有花一种俗名花叶不相见感而赋之》胡仲弓·宋
【生成本同根】《秋夜书怀》袁泰·元
【汝生本同根】《暇日示诸顽》符锡·明
【本非同根生】《岁晏》申涵光·明末清初
【本不同根生】《别怨》安志文·清
【兄弟本是同枝生】《题敬荣堂》李柘·宋
【若论本是同根物】《以面换祖孝酒》王洋·宋
【本是同根】《露华》周祖同·清
【本是同根复同气】《题画竹》郑燮·清
【本是同根枯菀集】《忆江南》冯煦·清末近现代初
【弟昆本是同根】《本里翕和堂众厅》江峰青·近现代
(类似词句)相煎何太急
【相煎何太急】《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周紫芝·宋
【相将何太急】《南至日过盐埧官亭》李新·宋
【相戕何太急】《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袁宗道·明
【相煎乃太急】《辟隘》庞嵩·明
【咄咄相煎亦太急】《苦旱不雨,又伤国祸,适读铸秋、艺叔江上唱和诗,遂次韵成句》方守敦·近现代
【叹天运相煎何急】《贺新郎 和许侍郎奕韵》魏了翁·宋
【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周恩来·近现代
【一笑相煎何太迫】《和张文潜输麦行寄滁守魏彦成》王洋·宋
【忧患相煎何太苦】《嚄唶吟》刘大受·清
【相煎何太迫】《秋旱四十韵》查慎行·清
声明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