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故事:粥公粥婆的传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街面上出现了“粥公粥婆”这样的粥店,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对于“粥公粥婆”的来源却有着很多的传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广州大部分地区都传染了瘟疫,尤其以潮州的疫情最为严重,此事震惊了朝廷,朝廷立即派出医术高明的太医去潮州帮助灾民控制疫情。
但疫情并没有因为太医们的到来而停止,就在太医们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发现几个小村庄并没有受到瘟疫的传播,他们中很多人身体都很健康,于是太医们走访了这几个村庄,才知道原来有一对老夫妇在熬粥给他们喝,而这些村民正是因为喝了这对老夫妇熬的粥,才没有感染瘟疫,即使当中有一些人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症状,但在喝了他们的粥之后就完全的康复了。
太医们根据村民们的描述寻找着这对老夫妇的踪迹,终于在一个乡村里找到了他们,他们因为擅长熬粥,因此被村里人称为“粥公粥婆”。他们的粥之所以能控制疫情,原来是因为这对老夫妇在粥里除了加入大量的五谷杂粮之外,还添加了许多的具有滋补作用的药,这种粥在吃过之后,不仅不会感染瘟疫,而且还能使身体更加的健康,后来太医们在粥公粥婆的帮助下控制了广州的疫情。
太医们将这种情况呈报给了乾隆,乾隆听后很是高兴,于是将粥公粥婆封为“广州食神”,从此以后这对老夫妇的名声响彻了整个中原大地,与此同时,很多人前来学习熬粥,并向他们寻医问药,甚至更有善心人资助他们开了名为“粥公粥婆”的粥店,从此“粥公粥婆”的粥店就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开设了起来,“粥公粥婆”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当然在民间,关于“粥公粥婆”的故事有着很多传说,不管是哪一种传说,主要的还是诉说着他们的粥治病救人的故事。
现如今,无论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这家店的招牌,而他们的粥无论在营养上,还是在口感上,都很诱人,并且被人们广泛称颂。
粥公粥婆与康熙的传说
康熙16年,康熙皇帝为体察民情,第五次离京微服私访。
是年秋天,皇上携随从来到广州,路染风寒,久治不愈。广东封疆大使察哈尔下文通告岭南各路名医为皇上疗疾,未果。
后闻知梅州乡间有一对年逾八旬的阿公阿婆擅长熬粥,其所熬之粥乃据家传密笈配制,除了滋润可口,还能养生健体、消病祛疾。于是察哈尔派专人把这对阿公阿婆接到巡督府,并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锅土灶,精选岭南特有乌梅为主料,配以其它辅料及若干味中药,经过若干时辰的文火慢熬,一锅飘着药香的养生粥熬制完成。
皇帝小啜一口,顿感气顺,三碗下肚,血脉开张,印堂发亮。没出三日,康熙皇帝便精神气爽,彻底痊愈。这对年迈的阿公阿婆一时名声大振,远近闻名。后来,梅州的这种养生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冠之以粥公粥婆的美誉。
至民国初年,随着广州、潮汕、梅州客家人赴南洋淘金热的兴起,深得真传的阿公阿婆之子一同前往,在马来西亚以粥公粥婆养生粥坊为生,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的代代积累,粥公粥婆无论是从营养、色泽还是口感上,都不断提升,并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钟爱。
☆本文来自易安殿,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饮食故事:粥公粥婆的传说》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