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易安殿
阅读:5
2023-07-05 13:33:04
评论:0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端午节不吃粽子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端午节,那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一起了解下吧!农历五月的地支是午,为阳火,所以又被称为午月。华易算命网整理了大量农历五月的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端午节习俗。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不过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目前并不明朗,主要有七种说法,其中以屈原说备受人们欢迎:
1、古代“龙子节”说
古代龙图腾团族的祭龙盛典。龙是虚拟的动物,在中国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神灵,中国人素有龙的传人、龙的后代之称,每年祭祀,以龙图像纹身。
2、尧舜禹三代的兰浴避疫之俗说
《大载礼记·夏小正》说“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如今端午仍有洗兰浴以避疫之俗,如扬州以百草水洗澡。
3、纪念春秋吴国伍子胥说
春秋时楚国伍奢因谏阻平王夺子媳为妻之事遭满门抄斩,其子伍子胥逃亡吴国,五年后发兵伐楚为父报仇。在吴与楚的战争中,因伍子胥让人用黑豆粉与糯米做成城砖,在困境中救了众人,最后取得胜利。苏州至今仍有“一城门救了一城人”的美谈。后来伍子胥在五月五被吴王杀害,抛尸于江中,化为“涛神”,据说五月五日是为了纪念他。
4、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父亲是浙江会嵇上虞人,巫歌手。汉安帝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县江边弹奏唱歌迎波神,不幸溺死,不得尸骸。其女曹娥当时才十四岁,在江边号哭,尽夜不绝声,七天七夜,父尸体俘出。也有说曹娥不得父投江而尽。
5、勾践水上操练水兵说
春秋越国勾践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兵,宋高承《事物纪源》称:“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6、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春秋晋国的着名大臣,辅助晋公子重耳复国,介子推曾割自己小腿肚的肉救了即将饿死的重耳,重耳掌权后,给所有的人封了官位,唯独没有介子推。后来文公发现,去请藏到深山中的介子推,他终不肯出来,文公想用火烧山的办法把他逼出来。谁知不肯出山的介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很伤心,便下令五月五禁火,禁火也是五月五日的节俗,以前端午为寒食日。
7、纪念屈原说
屈原,楚国大夫,爱国诗人,着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名篇。因被陷害多次免职,最后眼看国家无望,悲愤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为五月五日,楚地原有“因想苍梧郡,兹日祀东君”的传统节日,后来就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并将他视为水神,立祠祭祀。这时,开始与竞渡风俗结合,形成新的传说,大约六朝以后与端午节相连,成为全国性的纪念活动。“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运势包含的是一个人的健康,家运,权势,财运,感情等各方面的指向,及早了解就能化险为夷。
点击下方【精品测算】,测一下您的人生运势吧!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不过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目前并不明朗,主要有七种说法,其中以屈原说备受人们欢迎:
1、古代“龙子节”说
古代龙图腾团族的祭龙盛典。龙是虚拟的动物,在中国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神灵,中国人素有龙的传人、龙的后代之称,每年祭祀,以龙图像纹身。
2、尧舜禹三代的兰浴避疫之俗说
《大载礼记·夏小正》说“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如今端午仍有洗兰浴以避疫之俗,如扬州以百草水洗澡。
3、纪念春秋吴国伍子胥说
春秋时楚国伍奢因谏阻平王夺子媳为妻之事遭满门抄斩,其子伍子胥逃亡吴国,五年后发兵伐楚为父报仇。在吴与楚的战争中,因伍子胥让人用黑豆粉与糯米做成城砖,在困境中救了众人,最后取得胜利。苏州至今仍有“一城门救了一城人”的美谈。后来伍子胥在五月五被吴王杀害,抛尸于江中,化为“涛神”,据说五月五日是为了纪念他。
4、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父亲是浙江会嵇上虞人,巫歌手。汉安帝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县江边弹奏唱歌迎波神,不幸溺死,不得尸骸。其女曹娥当时才十四岁,在江边号哭,尽夜不绝声,七天七夜,父尸体俘出。也有说曹娥不得父投江而尽。
5、勾践水上操练水兵说
春秋越国勾践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兵,宋高承《事物纪源》称:“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6、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春秋晋国的着名大臣,辅助晋公子重耳复国,介子推曾割自己小腿肚的肉救了即将饿死的重耳,重耳掌权后,给所有的人封了官位,唯独没有介子推。后来文公发现,去请藏到深山中的介子推,他终不肯出来,文公想用火烧山的办法把他逼出来。谁知不肯出山的介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很伤心,便下令五月五禁火,禁火也是五月五日的节俗,以前端午为寒食日。
7、纪念屈原说
屈原,楚国大夫,爱国诗人,着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名篇。因被陷害多次免职,最后眼看国家无望,悲愤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为五月五日,楚地原有“因想苍梧郡,兹日祀东君”的传统节日,后来就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并将他视为水神,立祠祭祀。这时,开始与竞渡风俗结合,形成新的传说,大约六朝以后与端午节相连,成为全国性的纪念活动。“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运势包含的是一个人的健康,家运,权势,财运,感情等各方面的指向,及早了解就能化险为夷。
点击下方【精品测算】,测一下您的人生运势吧!
声明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