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开光科仪手诀,正一派开光视频
提到开光,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正一派开光科仪手诀,当然了,还有人想问正一派开光科仪手诀,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由易安殿网为大家介绍一下正一派开光科仪手诀,希望能帮到大家。
道教,正一派的道法,指的是什么?丹功?符咒?科仪?这就是所谓的道法?那么...道法其实是养生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么不同?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二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正一道奉张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王重阳仙游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因随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但是到了李志常后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偏信佛教,全真道受到严重打击。而关于《老子化胡经》的两次释道辩论失利,更造成了全真道的一度低落。直到元成宗时,才重新正常发展。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传播。至今全真道仍是道教最重要的道派之一。中国道教协会所设在的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全真道的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释道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实行出家制度(历史上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不单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很亲宋抗金。但原来历史中的全真教由于地处当时金国的国境,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掌门之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直到宋、蒙合灭金国,全真教才向南宋朝廷效忠。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邀请丘处机前往西域与他会面,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以“敬天爱民”、减少杀戮、清心寡欲等为回应。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神仙”。
王重阳七位弟子分别创立七个全真支派:
马钰(丹阳子),遇仙派(亦作遇山派)
谭处端(长真子),南无派
刘处玄(长生子),随山派
丘处机(长春子),龙门派
王处一(玉阳子),嵛山派
郝大通(广宁子),华山派
孙不二(清静散人),清静派
正一派一般不出家。全真派则必须出家修行。这也不是钱的问题,搞得好像道教是商业组织似的。你去正一派还有分龙虎山天师道、净明道【祖庭西山万寿宫】、灵宝派【祖庭皂阁山】、神霄派、茅山上清派、清微派等,因其立派祖师而分。道教有两大派,一是全真教,二是正一道。前者就是王重阳开创的,注重自身的修炼丹道;后者是张天师开创,做鬼降妖,主要就是这一派,茅山派也是这一派中的一员。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二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正一道奉张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王重阳仙游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因随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但是到了李志常后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偏信佛教,全真道受到严重打击。而关于《老子化胡经》的两次释道辩论失利,更造成了全真道的一度低落。直到元成宗时,才重新正常发展。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传播。至今全真道仍是道教最重要的道派之一。中国道教协会所设在的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全真道的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释道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实行出家制度(历史上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不单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很亲宋抗金。但原来历史中的全真教由于地处当时金国的国境,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掌门之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直到宋、蒙合灭金国,全真教才向南宋朝廷效忠。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邀请丘处机前往西域与他会面,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以“敬天爱民”、减少杀戮、清心寡欲等为回应。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神仙”。
王重阳七位弟子分别创立七个全真支派:
马钰(丹阳子),遇仙派(亦作遇山派)
谭处端(长真子),南无派
刘处玄(长生子),随山派
丘处机(长春子),龙门派
王处一(玉阳子),嵛山派
郝大通(广宁子),华山派
孙不二(清静散人),清静派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
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
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 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科仪的由来就是正一,全真也是正一传过去的,包括和尚现在都学着做科仪,学过去稍加修改成为自己的,全真以修丹养身为主,科仪做起来自然要内敛一些
道教科仪名称有哪些?道教科仪(俗称做道场或做法事)有阳事科仪(例如:祝寿庆贺、祈福禳祸、消灾解厄、祛病延寿、祈保平安、酬神谢愿等)和阴事科仪(即超荐先灵、度亡生方、炼度施食等)之分。
阳事科仪
(一)玉皇朝科 玉皇乃万天之主,司统理诸神。化身弥罗,位尊无上。妙相冠于诸天,慈光达与三届。举行“玉皇朝科”,可以通过高功法师踏罡生斗运神进表,使信众的心灵信息上达淤玉皇上帝座前,与神灵沟通,从而达到所祈所愿,皆可如志遂心。该科仪一般是对于没有特定意愿的信众而举行的科仪。(二)三元科仪三元即三管(天官、地官、水官)尊神,因正月十五(商元)、七月十五(仲元)、十月十五(夏元)为三官神灵主四肢期,故谓之三元。三官尊神各秉神职分别为:天官赐福、(祈福延寿、求安保泰);地官赦罪(赦愆除尤,身心顺遂);水官解压(消灾解压,护持身体健康)。该科仪为信众普遍均可举行的科仪,因通过向三元神尊呈奏“三元赦”,使信众的祈求意愿为三元尊神所知悉,从而得到神灵护持,同时赐福赦罪而解压,所有愿望均可达到如愿以偿的目的。(三)诸真科仪诸真即为诸位神灵之义。譬如财神,药王文昌、送子娘娘等,诸真科仪一般都是专为信中有某种特定意愿(如求财、求子、求学、升迁等)向神灵祈求而举行的。如:只为求财或生意上的事情,便向财神进表祈愿,而求祛病延寿, 灾解压,可向药王尊神上表而祈保康建;文昌乃专司祈求学业、声明、利禄、升迁的尊神;送子娘娘为专司祈嗣求子的神灵。信众可根据自己所愿的不同而向各司不同神职的神灵举行科仪,上供呈表,而使神灵感应,有求皆灵。还有许多其他科仪和经书(如三清科、九皇科、礼斗科、三官经、皇镜、皇忏等),内容繁多,故不欤此一一列举。
阴事科仪
阴事科仪为报本追选,寄托哀思,追荐先灵,施食炼度,超度生方的法事。该科仪可简可繁,简单的只是通过高功法师拾之灵前念诵救苦经,发给亡灵生天功据(宝箓)和随坛施食济灵即可。复杂的则要发城隍碟(祁请本地城隍尊神通谕亡灵所经过的阴府关卡,放行亡灵赴坛受度)摄召(即高工法事做法念咒、召请亡灵赴坛受度)、救苦疏(祈求救苦天尊访百亿之神光,酒无穷的甘露而使地域化为仙境,亡灵普沾雨露之恩沐泽,从而往生超生)等,临晚则正式由高功法师登临法坛诵经超度亡灵,通过做法给予亡灵加持,济拨亡灵之幽苦,从而超生天堂,永享极乐,不堕地狱之乡。
主要由「启师圣」、「入户」、「发炉」、「请神」、「进表」、「转谢」、「复炉」、「出户」、「谢师圣」等环节所组成。
不一样。不过都相似的地方
谁能讲解一下道家科仪?道教的科仪是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程序他需要画弧念咒,还需要起卦算卦。甚至还需要一些中草药的配合,这要看需要对付什么。
道教,正一派的道法,指的是什么?丹功?符咒?科仪?这就是所谓的道法?那么...道法其实是养生
科仪的科仪组成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人(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道教称酸坛执事)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亦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其它执事,亦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云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谓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圭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法剑)、令旗、令箭、令牌(召遣神将之牌)、天蓬尺(法尺,为桃木长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在醮坛科仪中,有其独特运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诀罡步,香赞礼表等方法和内在的存想运讳、叩齿集神等修功。现择要而述之:
咒:指通于神灵的用语。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持咒可以请神、驱邪、保命、护身等。
诀: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盘结捏掐而成的形状叫做诀,其过程叫做掐诀。掐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诀法,如灵官诀、斗姆诀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罡有多种,如三宝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灯:指醮坛上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最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中。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以期达到“超出良难”。
礼拜:道教醮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俗称“叩头”、“作揖”,无论是道士,还是信众,在道教官观内外,面对神像,都要礼拜,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人道者,必先学礼拜,称之为“过叩头关”。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
诵经:道教醮坛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元,指诵念经文。初习仪式必先学诵经。诵时有一人独诵,亦有众人合诵;有一经诵一遍,亦有一经诵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种,主要有心诵、形诵、神诵、心祝、密祝、微祝等。通过诵经最终达到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步虚:指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相传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又名“步虚声”。依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步虚声吟唱起来乐章优美,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大诗人杜甫赞曰:“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存想:一名“存思”,简称“存”。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存想内观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人人神交接境界。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即失去意义。存想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雾等)、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身外神)等,多为师徒秘密传授。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一般分为鸣天鼓(左叩)、击天磬(右叩)、鸣法鼓(当门齿上四千四共八龄相叩)。左叩以击幼天门而应神羔,右叩凡制伏驱降用之,鸣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进表:指道士将表文(青词表章)上奏天庭的仪式,又称“上表”。其程式为启坛、请圣、拜表。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对道教最高神呈进称为“上大表”,一般神则称为“上疏”。最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炼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炼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指修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见《上清灵宝大法·水火炼度品》)。
施食:道教科仪的一项仪式元,也叫“斛食”或“赈济”,俗称“焰口”,即设斋食以超度鬼魂。早期道教并无施食,但在南朝刘宋时已有雏形,唐朝时就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规模。宋元之际,以米饭盛于斛内施食,称为“斛食”。直到解放前,有些宫观还保存着这一做法。施食时要用“祭炼”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散花:醮坛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通过想象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故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多种的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
解冤释结: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怨怼,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连牵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化坛卷帘:化坛指将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这种仪式多以化符、唱赞、存想等完成,经韵中有“倒卷帘”。
启师谢师:即礼三师。三师指度师、籍师和经师。凡大型道场,皆设有祖师坛。开坛之初,高功恭对师坛,启奏三师,请赐保佑,谓之启师。下坛时,必要礼谢三师,以志不忘师恩,谓之谢师。
以上各种仪式元,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斋醮场面。
道教的现状如何? 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 5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
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
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
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
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如果对道教感兴趣,可以去中国道协官网了解详情: http://www.taoist.org.cn (打开如果是乱码,那么刷新一下就好了)
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这都是经典,看了有帮助,记住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啊!
道教,正一派的道法,指的是什么?丹功?符咒?科仪?这就是所谓的道法?那么...道法其实是养生
道教全真派科仪和正一派科仪都一样吗?不一样。不过都相似的地方
道教正一派请圣发牒科仪经名: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系早期天师道出官上章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
谢过祈安章
谨出臣某身中五体真官功曹吏,出上仙上灵直使功曹吏官各二人,出正一功曹官各二人,出左官使者官各二人,出右官使者官各二人,出阳神决吏官各二人,出阴神决吏官各二人,出科车赤符吏,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出者严装显服,冠带垂缨,卤簿齐执玉版,住立臣前,衔受臣口中辞语,分别关启,此间土地里域,真官风气注气,社稷邑主道上二玄,三元四始,甲子诸官,七十二官君,四面方位,三元考召君等,上启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师女师嗣师系师三师君门下五气君等,臣以顽塞聋瞽,视听不聪,谬为玄真,所见摽拔,授署之日,约当辅助天师,宣扬正化,救治百姓,料理人鬼,凡有告请,不容遏塞,今有弟子某频岁已来,家中迍坎,梦想凶恶,群乌众鹊,绕宅喧啾,怪乌异禽,频来嘲噪,合家惶怖若履冰危,无方披诉,即日整虑澄心,诣臣求乞章表,臣按师法,为录奏某章一通,露在案上,功曹使者对共平省,必令投达,伏听披文。
次祝水度章,弟子跪捧进师,师披进读,几称名即礼拜,勿令香姻中断。
臣谨重勑五体真官,功曹将吏,但某积殃累迭,过在弥天,奏拜章文,恐不御达,今重请虚无直符三十六人,虚无直事三十六人,泰清直符三十六人,泰清直事三十六人,今岁直符三十六人,今岁直事三十六人,今月直符三十六人,今月直事三十六人,今日直符三十六人,今日直事三十六人,今时直符三十六人,今时直事三十六人,功曹二十人,主簿四人,干佐一十二人,传书送封吏十二人,金光童子吏十二人,并臣身中五体真官功曹使者,臣谨为某拜奏,上某章一通,露在案上,乞使上达圣司玉皇帝前,三师门下,但臣顽陋,胚躯不赓大训,书字拙弱,行列不端,文字谬误,颠倒错乱,不合仪式者,事在阴阳二官,阴阳次吏,四部案章,从事录章书吏,传言书佐习事小吏,随此章文进对,回左归右,必使正定上达天府,若有下官故炁,六天鬼贼道路遏绝,邀截章文,不即上达者,仰付天曹赤梁北狱,依法治罪,令臣章书,以时上诣
太上御前左君历关右吏,次启诸君历递,乞事事投达,令臣所击者破,所治者差,所收者得,所化者信,功曹受事寻文,分别晷刻勿停,以明天宪,臣拜奏事讫,向出仙官功曹将吏悉还,臣身中从众妙门而入,在左归左,在右归右,功曹使者主领检押,还复本位,须臣后召,复出,一如故事。
叩齿咽液三遍,微祝曰:
功曹使者各归金堂玉室之中,须召复出,一如故事,臣某顿首再拜。
言功都章
谨出臣某身中五体真官功曹吏,出臣所佩上仙上灵官消灾散祸解厄君吏,各十二人出,三天天灵左部腾章功曹官各二人出,三天天灵右部腾章功曹官各二人出,三天天灵都部腾章功曹官各二人出,阳天决吏二人出,地仙决吏二人出,圣典决吏二人出,登元决吏二人出,腾车决吏二人出,起尸决吏二人出,太医决吏二人出,上选决吏二人出,中选决吏二人出,左官使者二人出,右官使者一、一人出,科车赤符吏二人出,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各二人出。出者严装显服,冠带垂缨,卤簿住立臣前后左右,衔受臣言,分别关启,操臣单章,上诣
圣司,关启此问某处土地里域,真官注气,监察考召,甲子诸官,男官女官,男职女职二十四职,左右都候君,中官谒者,羌胡氏夷诸官君,上启
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师女师嗣师系师三师君门下,五气君等君将吏兵,各有所典,右官历启,实记言功,正月七日,七月七日,言生定录,十月五日,都章言功,又有男官某等,奉情真诚,以先对令条牒臣民户数,所属州县乡里,名籍户口年纪,始上关籍,又臣谨以酒果醪噀,俗中供具,陈荐丹恳,并上纸刺,呈启奏事,言功赏贺,乞上官主者,监厨直事,监察主司书佐习事,一合来下降,履醮所主事施行,勿令错互,仙官书佐,在臣左右,谨披章文。
次祝水度章,弟子捧跪进於师,师接进读,勿令香姻中断。
谨重勑五体真官,三师道主诸君丈人,天师女师嗣师系师,三师君等门下,五炁君,即日座中饮食劳赏事讫,匹帛铜钱,聊充酬献,监厨受事讫,各还天曹臣身中,功曹使者将吏兵士,在左还左,在右还右,缠身绕体,经纬百脉,恩惟
上官典者,原臣身中积行所犯千罪万过,一乞赦贷,不见谪罚,所出仙官天灵,真吏君将吏,兵书佐习事等,随事主察当局主职,削罪原愆,改注死籍,刊名玉历,长生簿中,所保者全,所腾者达,所请者下,护身将军,护法灵童,随逐匡扈,随事通览,宣告事讫,各还臣身中,从众妙门而入,复於宫室,须召又到,复出奉行,臣某稽首再拜。
保护婴儿章
谨出臣身中五体真官,功曹吏官各二人出,上仙上灵二官功曹官各二人出,上仙上灵上部功曹腾章吏官各二人出,上仙上灵中部功曹腾章吏官各二人出,上仙上灵下部功曹腾章吏官各二人出,左右官使者,阴阳神央吏,科车赤符吏各二人出,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各二人出,五体真官功曹吏各二人出,上明婴儿解厄使者二人出,上真婴儿度厄使者二人出,上生丞中清沅使者二人出,上生河中生算使者二人出,中真三元度厄使者二人出,中真三官临河使者二人出,中真生官临江使者二人出,中真三官生命使者二人出,下府水官道德使者二人出,中元通候江影使者二人出,下明水中诉请使者二人出,下生清沅拔命使者二人出,上元天官赦罪使者二人出,中元地官原考使者二人出,下元水官原愆使者二人出,三官淮济生算使者二人出。出者严装显服,冠带垂缨,整其威仪,罗列上下扶助,奏请移告水官门下,三湍五湖,淮济曹府江海之中,申诉天曹真尊道主,今为某息儿某,受生已来灾厄不息,又恐六天纵逸鬼魔,克伤三官,不拘三凶窃逼,枉遭外殃内鬼,及石下犬子乳母,猫鼠兵猎气鬼频为祟害,无方投措,合家一意罄虑,洗心归命
三尊道主,太上老君,正一真人,河上老子,湖中玉女灵仙,监察一切,灵官度厄,尊神执符,把籍使者,诣臣申表,披雪殃原,臣按先师科法,谨为录章申奏,露在案上,上请天官将吏,兵士营卫扶从,逐时传达,在臣左右,行立所在,听臣省阅章文。
次祝水度章,弟子跪捧上师,师接进读,勿令炉中烟绝,称名再拜。
谨重勑真官直使,左右书佐,习事小吏,直符直事、日宫月宫星宫,主察三河四海,八极五湖,河中玉女,受事仙官,臣谨为某家拜奏婴儿保护大章一通,封置事讫,恐日恶时凶,所启不达,谬悮颠倒,言句差错,乞仙官直使,十二书佐,主为修治长毫利笔,逐行调治,龙剑书刀,寻文割截剩者,为割错字为易,勿令漏没,及时径达
太上御前,以明效信,但恐某宿业深厚,妨及男女,或宿绿恶业,害及家门,逮及殃锺,延没非浅,章书漏落,不即上达,重请虚无直符三十六人,虚无直事三十六人,泰清直符三十六人,泰清直事三十六人,今岁直符三十六人,今岁直事三十六人,今月直符三十六人,今月直事三十六人,今日直符三十六人,今日直事三十六人,今时直符三十六人,今时直事三十六人,围绕章行,必令投达,奏章事讫,臣身中功曹使者君将吏兵,悉还臣身中金堂玉室之中,在左还左,在右还右,在前还前,在后还后,从众妙门而入,缠身绕体,弥纶天地,匝绕四肢,经纬百脉,须召复出,随事奉行,一如故事,臣某顿首顿首再拜。
斩恶破鬼章
谨出臣某身中五体真官功曹吏,出无上三天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无上九天赤阳三五功曹,上皇真人十二高车元神,赤气赤车使者,玄元始气使者,阴阳真气使者,黄书契令覆盖君将吏兵,阴阳生气君,度道消灾散祸解厄君吏,上天变惑中化神君兵吏,中胎真人,赤松君将中胎真官,赤车兵吏各十二人,出臣身中上仙上灵二官直使功曹官各二人,出秦氏二官三部功曹官各二人,出正一功曹故录吏官各二人,出上部功曹收恶录恶吏官各二人,出中部功曹收恶录恶吏官各二人,出下部功曹收害录害吏官各二人,出促气功曹收害录逆吏官各二人,出上部使者收恶逆外□收魂录魄吏官各二人,出中部使者收魂录魄吏官各二人,出下部使者的头反缚吏官各二人,出绞手截头吏官各二人,出赤车使者监杀露,出都市吏官各二人,出高车使者官各二人,出髡头截耳吏官各二人,出监杀外□使者宫各二人,出监杀搦案吏官各二人,出监杀长刀截头吏官各二人,出刚风骑置执法收逆斩杀吏官各二人,出功曹使者严装冠带垂缨,卤簿衔,受臣言分别关奏,谨有某词言款到,求乞收捕外□某鬼等,前后累来干犯,臣谨依天师真科,好生恶杀,赏善罚恶,宣扬法化,为肉人告诉情恳,臣辄按师法,露出明星之下,拜上赤章一通,牒奏外□某鬼等,乞此问某处土地真官注气监察真官里域邑主所请天官将吏兵士,同心并力收捕恶逆之鬼,钩肝押耳,抽肠拔肺,将向都市,拔舌钳咽左右走使擒捕吏,倚住左右悬头髡截斩首吏等,倚立臣前后,受臣驱使,听臣宣读章文。
次祝水度章,弟子跪捧上师,师接进读,上香勿令烟绝。
臣谨重勑五体真官功曹将士书佐小吏,天师女师嗣师系师三师门下五气君等,臣谨为某拜上消灾解害,斩馘恶逆,收□破鬼章一通,上诣
圣司三天门下,主遣臣身中五体真官三五小吏,十二书佐功曹使者,头戴通天之冠,夜光之璧,齐着五色之绶,齐执玉版,严装事讫,磨砚点笔,及时来下,主为某家注定章文,上诣天曹收捕妖□,若有下官故气鬼贼佡道路,遏绝臣章,不使上达者,谨重请今时直符直事三十六人,今日直符直事三十六人,今月直符直事三十六人,今岁直符直事三十六人,四时直符直事各三十六人,阴阳直符阴阳直事各三十六人,星宿直符星宿直事各三十六人,五帝直符五帝直事各三十六人,六甲直符六甲直事各三十六人,三五直符三五直事各三十六人,天一直符天一直事各三十六人,太虚直符太虚直事各三十六人,太玄直符太玄直事各三十六人,太始直符太始直事各三十六人,泰清直符泰清直事各三十六人,功曹二人,主簿四人,干佐十二人,小吏十二人,金光童子十二人,五宫六人,云中扶章督邮吏二人,从事二人,案章二人,赍章二人,左社右稷,扶护臣章,上诰
太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诸君丈人,新出老君,泰清玄元,无上三天,无上大道,无上天尊,太上丈人,玉皇案上付省章玉女通达诣上,若有谬误脱漏,文字不端,言句倒错,不知次第者,委功曹使者案章四部从事传言书,佐习事小吏龙头书刀长者,为剔短者为益,剩者为除,随时上达功曹使者,衔毫利笔,即为正定,勿令上官典者有所谴却,若有下宫故气遮遏断截者,仰收付天一北狱之中,依法治罪,以明天宪,闭口衔气,径上
太上御前,慎勿稽停,左君历关,右吏次启,诸君历递,分别次第,必使投达所请者至,所召者到,所押者伏,所消者灭,伏待告报上章事讫,所出身中三五功曹君将吏兵,从众妙门而入,案其次第,直使功曹差次检录,在左归左,在右归右,缠身绕体,经纬百脉,须召又到,复出奉行,一如故事,臣某顿首再拜。
科要
饼果五十盘,鹿脯二觔,鱼脯一觔,清酒一斗,真香三两,镇彩五段,钱一千二百文,镇信绢一疋,弓一张,箭五只,命米一斗二升,银环一双,线五色二十四尺,刀一口。
於江岸作坛,置高座。施安五方香火,奏章讫,天门上焚之,画鬼形像,函盛碇沉水底,千万不出,如不就江河,须清水三斗,依法沉之,笔一管,墨一铤,纸一百幅,须一一虔洁,书章纸香上熏过,露於像前,三日不被飘落,鼠污然可堪用。
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从老早之前定下来的,比如拜太岁,人们习惯性的会选择在正月初八去拜太岁,或者在正月十五之前。到年尾的时候再去还太岁。时间就是定下来的,没有什么太多讲究。而且对于贡品除了有类别上的讲究,具体是什么就没有限制了,我家一年到头无论什么祭拜祈福都是选择旺旺食品,主要是把它归为干果这一类了。
拜太岁的新版图书信息书 名: 拜太岁
作 者:蓬瀛仙馆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开本: 16开 缘起
总序一片丹心拱北辰
太岁神崇拜的由来及其时代意义
祭拜太岁神的礼仪
一、拜太岁礼仪
拜太岁祈福法会的通知以及介绍
拜太岁坛场及神位
拜太岁祈福法会科仪安排
太上灵华至德岁君解厄延生法忏
先天大梵礼斗玄科
楚生本命基灯法科
上海城隍庙拜太岁祈福法会榜文
上海城隍庙拜太岁法会意文三种
本命元辰祈福文疏
信众诵唱的《礼斗诰》
二、谢太岁礼仪
谢太岁酬恩法会的通知以及介绍
谢太岁坛场布置及神位
谢太岁酬恩法会科仪安排
进表科仪
谢太岁酬恩法会意文
附求:“群太岁”答问
因为每年的值年太岁是不一样的,当年的太岁符不要留到第二年,年尾送太岁(又称谢太岁、还太岁),其日期与方法流程如下:
1、时间是在农历腊月24日前后(也就是农历小年前后)。
2、地点在门口或阳台进行,早饭前送太岁开始焚化疏文与太岁符。如果家中供奉有财神、观音等神像,直接在神像前焚化。附近有庙宇的话,也可以直接到庙宇,放入庙宇设立的香炉内焚化。
送太岁科仪可繁可简。如果条件许可,送太岁时可以准备香三支,烛一对,元宝(或祭祖用的纸钱),水果三样,清水三杯。送太岁前先点燃香烛,焚化元宝,再焚化太岁符与疏文。
3、焚化的灰烬,撒于室外草坪、绿化带、隔离带等不易被人踩踏的净土即可。如果附近有比较大的江河湖泊,也可以直接撒入水中。
《正一派开光科仪手诀,正一派开光视频》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